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D17 2019-11-08奈良4-平城宮跡

平城宮跡
元明天皇於710年遷都平城京(即今日的奈良),之後70餘年時間,有七任天皇定都於此,平城京也就成為日本史上第一個固定首都。平城京以唐代長安為模型設計而成,南北約5公里,東西約6公里,在都城中央的北端建立了政治中心へいじょうきゅう平城宮。平城宮方圓約1公里,除了殿堂之外,還有天皇居住的內裏,以及建在四周的國家行政機構。
明治時代,建築史家關野貞于田野中發現了一塊高地,後被證實就是大極殿的遺址,重新定位出將近1500年前的皇宮舊址。平城宮跡於1922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史跡(後指定為特別史跡)。
平城宮跡歷史公園
位於朱雀門南邊,2018324日起免費開放
登船的過道
復原的遣唐船是平城京歷史館的主要展示品之一
雜居部屋
(まかな)部屋
主舵
碇,以前用石塊為錨
網代帆
當時因為日本紡織技術落後,無能織出船帆,因此當時使用的船帆,其實是竹簾做的。但竹簾帆漏風,效果不好
艪棚是指側邊船擱置竹子的地方? 竹子的用途,無風或接近陸地時,用來當划槳用? 而木架上可用來放置長條形的物品?
歷史館前方的廣場
船尾及舵
登船的過道上,懸掛相關遣唐船問題看板,答案三選一,藉由一問一答的方式,引領遊客認知遣唐使船的知識
「遷都君」(せんとくん)是平城遷都1300年記念活動的吉祥物。當初發表時,在奈良當地受到不少批判,備受爭議;但相關新聞反而帶來宣傳效果,結果遷都君成了宣傳奈良觀光的吉祥物









遷都君與遣唐船合拍
天平みはらし館/天平觀景館
天平觀景館入口
這裏設有日本docomo bike系統的腳踏車設置點。平城宮跡範圍超大,光靠雙腳會相當吃力。我全程騎腳踏車就已覺得耗力,何況步行? 不過也可能與腳踏車非變速和電動有關
由平城京歷史館建物改建,館內二樓設置能一覽平城宮跡的休息及瞭望平台
望北,南門,復原工事中
鏡頭往東移,平城宮的正門「朱雀門」
朱雀門
平城宮正門朱雀門,1998年復元完成
從朱雀門遠眺南門,正在復原工事中
朱雀門後面,有一大片的芒草,有白有紅,煞是好看
壬生門
平城宮共有12座門,奈良時代後半,壬生門位在第二次大極殿正南面,實際上被用來作為平城宮正門,目前只恢復基座
壬生門和門前二条大路復原圖
壬生門的後面與近鉄電車軌道相近
近鉄電車正通過
面向東,站在壬生門台基上,左為近鉄電車軌道
壬生門前面是東西向的二条大路,可通往東大寺
東院庭園
到東院庭園林,會先看到建部門(即東院南門)及城垣
東院庭園入口,右為建部門
平城宮並非成規則的四邊形,東面凸出一片區域,其南端是皇太子的宮殿,稱為東宮,也就是東院,東院內的東南角就是東院庭園。在修建24號國道時勘查發現的,其中庭園的水池有上下兩層,說明奈良時代中期曾重建,1998年以發掘出的遺址為基礎,開始復原。

池中的中央建物,其柱子為八角形柱
圖左上&右上,池中的中央建物連接「平橋」;圖左下&圖右下,北東建物連接的則為「反橋」
庭園內,中央建物與東南角的樓隅搭配池水的組合照
東南角的樓隅,仿照平等院鳳凰台,在屋脊上面安置金色鳳凰。據考古,是座觀景用建築。柱子是獨特的八角型,復原時參考了類似樣貌
の水和曲水;奈良時代,貴族們盛行的娛樂活動為"曲水宴",緣自中國的曲水流觴,競詩罰酒。除了曲水宴,天皇也欣賞相撲的表演。
入門處,有展示室,展示平城宮後期東院庭園 築山石組の遺構模型
小子部門
小子部門,位於東院庭園入口前方,現在只餘基座。以小子部門為界,其東面即東院
小子部門看出去,遠處芒草一片,近處則為綠草地
這角度拍攝的照片有如一幅油彩畫,遠處的樓閣為第一次大極殿
造酒司井戶
造酒司復原圖,是負責釀造酒與醋的機構
造酒司井戶外觀,屋頂成八角型
造酒司井戶遺跡
白花花一片的芒草
天高地遠的實境
園區的指標有如書冊
遺構展示館
館內展示發掘出的建築物遺址及出土文物
內裏正殿復原模型
內裏是皇居,中央有天皇處理日常政務的正殿,北側為日常生活所需的建物。另外,還有侍奉天皇的女官們官衙。內裏的原址就在遺構展示館的西側,現在種植了黃揚木,以標示柱子的位置
古井,利用樹幹,挖空,然後將中空的樹幹插在土裏,原理就跟吸管差不多
第二次大極殿基壇的南北斷面;由土質可推斷當年的建築材質
表現一種築地塀(ついじべい)的土牆
是將土和屋頂建材「瓦片」交互堆疊在土牆上,再鋪上瓦片而成
復原奈良時代第二次大極殿屋根部分,使用鬼瓦
掘立柱的地基示意圖,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時間的建築變遷狀況
掘立柱的地基
推定宮內省
推定宮內省復原圖
推定宮內省,負責照顧天皇起居生活的部門,除了飲食,還有醫療、木工等職責
具考古推斷,與內裏相鄰連接的建築物群,四周用"築地"的土牆圍起,中間建有數棟建築,建築屋頂用柏樹皮,緊密推疊而成
在平城宮的官衙中,好像都是在土間(泥土地板)放上桌椅來辦公。
參考正倉院收藏的多足几仿作的辦公桌,一開始納悶為何在裡面擺上小學生的課桌椅
中國在東漢末期已經發明造紙術,8世紀的日本奈良時代雖然吸收了大量隋唐文化,但是紙因貴重,無法普遍使用,依然以木簡為主,因此木簡使用的小刀、筆,仍為文書官員的必備品,文書官員也就因為如此被稱為刀筆之吏
由內朝向入口拍攝
第一次大極殿
從推定宮內省往西騎,會經過第二次大極殿和內裏,但我不明就裡,略過未停下,一直騎到第一次大極殿的東側,由東側門進入第一次大極殿。看完第一次大極殿後,才回頭到第二次大極殿
第一次大極殿北側靠近車道,畫面上就是二条町巴士站,從奈良車站搭巴士過來的話,應該可以在此下車吧!
第一次大極殿(2010年復原完成)正面
第一次大極殿側面
 
 高御座外觀模型
高御座上面的天井(穹頂)及天井下,四周壁面的四神彩繪
示意圖;第一次大極殿前,高約2.4公尺的磚砌護牆下廣場,就是內庭。舉行國家儀式之際,貴族在此併列站立。內庭四周圍瓦頂夯土牆的三面迴廊(築地回廊),不過,其南面中央有扇門,可通達舉行宴會等的中央區朝堂院
國家儀式使用的幢幡示意圖
展示二種不同型式的幢幡
大棟中央飾
天井彩色塗見本/天花板彩繪樣本
鴟尾
高欄宝珠及裝飾的金具
第一次大極殿院,現在看起來像是一片大草坪
內裏
內裏位於第二次大極殿的北側,也就是天皇的後宮。不同於大極殿以石為基,內裏為瓦木結構的建築,並採"掘立柱"的形式,屋頂是柏樹皮組成。為了區分這兩個區域,現在,第二次大極殿復原了當時的基石,而內裏則是在立柱的位置種植了黃揚木。
內裏和井戶復原示意圖
復原內裏的井戶
向西望,右為第一次大極殿,左為修復中的南門
乍眼看這些綠樹,排列整齊,充其量就是人造灌木。其實不然,這些綠樹是用來標示當年柱礎的所在地,日文說明,稱之[樹柱],也就是當年這區域是有建築物的。
第二次大極殿
奈良後半期重建的大極殿,45代天皇,聖武天皇,曾在五年內,相繼遷都於京都、大阪、滋賀。最後還是回到了平成京。並在原先的大極殿東側重新規劃了這座宮殿。
築地回廊跡
介於第二次大極殿址和內裏之間,向西望
在第二次大極殿址望向內裏,樹柱散佈期間
面向東,站在第二次大極殿址
面向東北,站在第二次大極殿址,遠端可見宮內省的夯土牆
第二次大極殿址,前有樹立幢幡的木樁及大極殿址石柱
向東望第二次大極殿址側面
朝堂院
東區朝堂院位於第二次大極殿址南面,是官員們列隊朝見、處理公務、舉行各種儀式的場所。
東區朝堂院(向東望),曾設有12座建築物,現在並未復原,只用填土標示著位置
朝堂院的南方是朝集殿遺址,當時的官員在太陽高升起就得上朝,在朝集殿整理裝束後,等待朝堂開門,朝集殿有兩棟建築,東側其中一棟後來被移往唐招提寺做為講堂,也是平成宮中唯一流傳下的建築。
南門 
 南門復原工事中(正面)
南門復原工事中(側面)
第一次大極殿復原事業情報館
第一次大極殿復原模型
第一次大極殿南門復原圖
木作,由最左的六邊,往右逐一增加
鬼瓦試作品
雙頭雙尾鴟尾試作品
木口金物試作品
風鐸試作品
高欄宝珠試作品
斗及肘木試作品
笹繰りと茨(いばら次),細小竹類的總稱
平城宮跡資料館
資料館外觀
建造宮殿模型
考古發掘
太極殿院模型
役所調度品,仿製品有机(桌子)、棚櫥子(櫃子)、棚(櫥架) 
 製作工具及名稱
隼人の盾及矢
東院庭園復原圖
寢室復原模擬,有御床及梳妝用具等展示
圍碁盤()及雙六盤()
仿作棋室內的鳥毛立女屏風
書齋居間(書齋及起居室)
用膳復原圖
食堂(展示食器及食桌)
當時皇族及貴族用膳共十七道
鎌倉時代,唐招提寺講堂修復後的模型
奈良時代,唐招提寺講堂修復後的模型
平城宮東區朝集殿模型,展現奈良の一刀雕刻技
朱雀大路邊的土牆,可稱為築地塀
15:30離開平城宮跡,騎回旅館,還車並取回寄放的行李,然後換旅館,到斜對面的遊ゲストハウス別館,辦理入住,進房擱了行李後,搭公車至奈良囯立博物館,看正倉院展。


。。。待續 正倉院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