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D7 2018-3-5 小圈行程8-Preah Pithu聖皮度寺、Spean Thmo思賓瑪石頭橋、Chau Say周薩神廟與Thommanon塔瑪儂寺

Preah Pithu聖皮度寺
聖皮度寺群前是攤商聚集之處,有洗手間,也有餐廳、商店等。我上完洗手間,便在洗手間前面的林子裏,找了吊床休息小睡,醒了之後,在餐廳用餐完後,將腳踏車和袋子寄放在餐廳,然後走向後面的聖皮度寺群
洗手間前面的樹林下,有吊床

Preah Pithu聖皮度寺 [普拉提圖寺群由印度教和佛教寺廟組成。建於12世紀,由蘇利耶跋摩二世初建,後來改為佛教寺院。包含5個神殿、2個平臺以及大象、獅子護衛。不過保護狀況不是太好,遊客很少,非常清靜。 
借用google map自製聖皮度寺的平面圖

五座寺廟以英文字母為代號:TUXYVT寺與U寺是一組,位於西南側,內圍面積分別為45*40平方米和35*28平方米,以同一條護城河環繞。X寺位於最東側;YV是一組,位於西北側。其中,最東側的X寺興建最晚,是佛教寺院,其他四座是印度教寺院。
聖皮度寺T,前面有引道

聖皮度寺
聖皮度寺
聖皮度寺U外圍
成對的Naga那迦半埋在土

聖皮度寺

太累了,走到X,便往回走,因此只走TUX三座寺廟,YV沒去


Spean Thmo思賓瑪石頭橋
穿過勝利門,經過Thommanon塔瑪儂寺Chau Say周薩神廟不遠處,Spean Thmo思賓瑪石頭橋就在路邊

Spean Thmor思賓瑪的意思是石頭橋,現今有拱頂和幾個橋墩殘留。

吳哥王朝最後一位大興土木的君主,為了吳哥和外境的連接,鋪設許多條道路,並在水道上空架起了巨大的石橋。今日許多橋都已經坍塌或毀壞,思賓瑪橋是吳哥附近唯一一座保存下來的大橋,此橋明顯地表明在隨後的幾百年間,水位下降的嚴重性,可視為吳哥王朝大面積灌溉系統崩潰的另一項有力證據。
現在河道已成了柏油馬路,而石基上的大樹包覆著橋墩。

思賓瑪橋北面不遠處,有座出奇精緻的大水輪。

Chau Say周薩神廟
全名為Chau Say Tevoda temple周薩神廟;“chau”是印地語“王”,“say”是高棉人的名,“tevoda”是印度的神仙。出勝利門沒多遠,馬路的兩邊,左為周薩神廟,右為Thommanon塔瑪儂寺。兩座廟幾乎對稱,樣式也差不多,因此常被稱為姐妹廟,但其實兩者並沒有什麼關聯。

周薩神廟沒有任何文獻記載,也沒有碑銘,所以只能根據其建築風格來推斷建立的年代,大概興建於12世紀Yasovarman II耶輸跋摩二世時期。其實柬埔寨跟印度一樣,沒有記錄歷史的傳統,吳哥王朝很多歷史,甚至取材自中國的文字記載,如元朝周達觀的遊記《真臘風土記》,其實整本遊記也就大概8500字而已。

周薩神廟坐西朝東,然而現在的出入口在北門,因為北門正好對著馬路。中央塔在中間,兩邊藏經閣各一
周薩神廟的藏經閣


中央塔南面的外牆保留不少雕工細膩,服飾飄逸,髮型講究的Devata蒂娃妲女神。(嚴格區分,雙腳站立的仙女是Devata蒂娃妲,其職責類似門神;而Apsara阿普莎拉是彎著手掌跳舞的仙女) 
周薩神廟規模不大,環境清幽
中央塔主殿內,斜放坐佛一座,有祭祀的香火
周薩神廟由中國認養,與塔高寺如出一轍,一眼就能看出修補過的痕跡。
周薩神廟東邊有條長長的參道,下面用石柱撐起,如同Baphuon巴芳寺,只是周薩神廟的規模小很多

跨過馬路,就是Thommanon塔瑪儂寺,與周薩神廟相對。同樣由創建吳哥Yasovarman II耶輸跋摩二世在12紀建造,屬於印度教寺廟,主要供奉濕婆與毗濕奴。由於塔瑪儂寺部分牆面上的雕刻未完成,學者普遍認為塔瑪儂寺是一座沒有完工的寺廟。

Thommanon塔瑪儂寺
塔瑪儂寺坐西朝東,佈局和結構形式和周薩神廟完全相同。
塔瑪儂寺藏經閣
塔瑪儂寺的參觀重點依然是Devata蒂娃妲仙女浮雕,頭飾與服裝都雕刻得極精緻細膩,可與吳哥窟相比擬

又在塔瑪儂寺休息快半小時,直到接近16:30才拖著疲憊的身子,踩著腳踏車到吳哥窟護城河外,等著看夕陽。當天夕照並不精彩,所拍照片與3/1的吳哥窟照片做合併
晚上騎腳踏車到夜市按摩腳底,費用美金3元,外加小費1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