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方長方型大水池,作用為何?
▲通過此塔門(左);再穿過林區(右),即來到Preah Palilay聖琶麗寺,不到10分鐘的路程
聖琶麗寺屬佛教寺廟,被認為是13世紀末到14世紀初之間,Jayavarman
VIII闍耶跋摩八世(1243~1295年在位)時期建造的,但缺乏文獻記載佐證;再者闍耶跋摩八世時期是去佛教興婆羅門教的時代,這與聖琶麗寺印度教元素和佛教元素共存的情況很不相符。是的建築,因此塔門上刻有不少佛陀的圖像與雕刻,和其他吳哥寺廟群中的印度教神祇不同。不過因為受到15世紀印度教徒的破壞,加上聖琶麗寺並未完全蓋完,因此只剩少數殘存的佛像雕刻。
▲所謂殘存的佛像雕刻在中央塔前的塔門山形牆上,雕刻佛陀的生前事蹟
走到聖琶麗寺,我又犯累,在樹林下消暑,一坐下就不想起身,些許徐風吹拂,不亦快哉! 閒坐快半小時,約12:00才勉為其難起身,朝停車場走去。約東行150公尺,經過另一座寺廟遺跡
Tep
Pranam提琶南寺遺跡
▲原建於9世紀的佛寺。今在原地基上重造4.5公尺高,大型的砂岩坐佛
▲原建於9世紀的佛寺。今在原地基上重造4.5公尺高,大型的砂岩坐佛
▲廟前有十字形平台,平台以七頭蛇神的Naga那迦做為護欄的裝飾;遠處中央即供俸坐佛,坐佛後面探出頭的建物為聖琶麗寺
▲正對停車場和商販區,商販區的後面還有一處古蹟—Preah
Pithu聖皮度寺 [普拉提圖寺群]。這裡可以用餐,也有廁所
與嘟嘟車司機會合,提到接下去的行程,我才知道,為何他只給我2.5小時的時間逛完所有吳哥城景點,原來他以為我會照一般既定行程包含Thommanon塔瑪儂寺與Chau Say周薩神廟,殊不知我去掉這二處,打算3/5自行前去,以便有較充裕時間走完當日行程。我告知司機,因為他給的時間很短,所以Bayon temple巴揚寺、Terrace
of the elephants鬥象台、Leper King癲王台都沒去。所以說,保險的做法應該是行前與司機再次復述當日行程,以避免認知上的錯誤。司機了解狀況,給我做些補救,特地停留在鬥象台和癲王台前讓我拍照,而這二處3/5我又再來一次,下面的照片,則將二天的照片整合在一起。
▲閱兵台的正前方,就是吳哥城東面的勝利門。想像吳哥國王站在閱兵台上,遙望眼前一字排開的威武戰象,或檢閱馬隊、車隊、軍隊,想必此等盛況一定非常壯觀
▲象台後方有塔門,為國王的宮殿入口
▲根據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的描述,復原當時象台的模擬圖。比對下,可知象台上方的木作結構早已腐朽消失
▲象台正中央的下方為神鳥Garuda迦魯達(毗濕奴神的坐騎)與神獅支撐平台的浮雕,很具有張力與氣勢。
▲象台南北邊各有小台階,小台階較象台正中央的大台階內縮一點,台階前有三頭象的象鼻捲蓮花的雕飾柱子
▲小台階的象台左方為大象爭奪獵物的畫面,這些象群的浮雕上有很多小孔,據說是古代為了鑲嵌寶石而留下的小凹洞。此上方的台上是讓一般民眾觀看鬥象的地方。而鬥象非指大象打鬥,而是放獵物在象台前方的草地中央,讓大象互相爭奪,力氣比較大的那一方便會奪得獵物,獵物有山豬、水牛、羊等等,照片中的這一隻獵物是水牛。
▲象台後方有塔門,為國王的宮殿入口
▲根據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的描述,復原當時象台的模擬圖。比對下,可知象台上方的木作結構早已腐朽消失
▲象台正中央的下方為神鳥Garuda迦魯達(毗濕奴神的坐騎)與神獅支撐平台的浮雕,很具有張力與氣勢。
▲象台南北邊各有小台階,小台階較象台正中央的大台階內縮一點,台階前有三頭象的象鼻捲蓮花的雕飾柱子
▲小台階的象台左方為大象爭奪獵物的畫面,這些象群的浮雕上有很多小孔,據說是古代為了鑲嵌寶石而留下的小凹洞。此上方的台上是讓一般民眾觀看鬥象的地方。而鬥象非指大象打鬥,而是放獵物在象台前方的草地中央,讓大象互相爭奪,力氣比較大的那一方便會奪得獵物,獵物有山豬、水牛、羊等等,照片中的這一隻獵物是水牛。
▲小台階象台的右方為神鳥Garuda迦魯達與神獅支撐平台的浮雕。此上方的台上是國王與大臣觀看鬥象的地方
▲象台為長達約350公尺的平台,向北走去,可達San Fire聖火台(?)
▲蓮花造型的”聖火台”。我不確定稱”聖火台”是否正確? 因為google許久,只有一篇網友的遊記提到,維基資料庫並未有此名稱。再說,”聖火台”前,兩層高台都有捲著蓮花的三頭象象鼻柱,而Terrace of the elephants象台名稱的由來勢必與三頭象象鼻柱有關,因此我除了質疑”聖火台” 名稱的正確性,也質疑”聖火台”所在位置也是象台的一部份
▲上層,三頭戰象的象鼻柱
▲下層,三頭戰象的象鼻柱
▲上層象鼻柱,復修過的浮雕壁畫
▲下層有兩道高牆圍住的夾道,夾道內的牆面有匹五頭馬浮雕,但現在前後均用繩索圍住,禁止下階梯入內,沒看成,很可惜。
▲下層雕飾,位於三頭戰象的象鼻柱右側牆面,與癲王台相對
Leper King癲王台
有人認為這是患痲瘋病的國王。而闍耶跋摩七世就據說患有痲瘋病,他在世時,蓋了許多醫院。目前這雕像的前方放有香爐,當地人會到此,上香祭拜祈福。
另一說,癲王台不是一位得了麻風病的國王住所,其實是一處供奉Yama Dharmaraja地獄之王的地方。取印度語“Ya”的諧音,音譯為“閻羅”。此塑像就是閻羅王,過去被稱為痲瘋王,這是因為石像長期暴露於室外,所以石像身上長滿了苔蘚,斑白的青苔花紋在石像身上好像得了痲瘋病而起斑疹的徵狀,因而被人俗稱為「癲王」,因為「癲」leper英文的原義就是「痲瘋」。我比較偏向後者的推論,因為雕像複製品前方,有尊尺寸較小,年代久遠無頭的石像,其身上也出現類似痲瘋病的斑疹。而且,依此論述,才能與癲王台下的夾道浮雕意象相呼應。
▲雕像複製品前方,這尊無頭的小石像,被視為閻羅王的護法
▲與象台同,癲王台下也有兩道高牆圍住的夾道,依指示牌,入口在南方,出口在北方。
▲癲王台夾道屬單向參觀,走道很窄。牆面精美雕刻看過來。
▲癲王台夾道,牆面底層由數頭的Nagas那迦所支撐,那迦是多頭蛇,屬於幽冥世界的神祗
▲雕像複製品前方,這尊無頭的小石像,被視為閻羅王的護法
▲與象台同,癲王台下也有兩道高牆圍住的夾道,依指示牌,入口在南方,出口在北方。
▲癲王台夾道屬單向參觀,走道很窄。牆面精美雕刻看過來。
▲癲王台夾道,牆面底層由數頭的Nagas那迦所支撐,那迦是多頭蛇,屬於幽冥世界的神祗
▲夾道轉角,多為五頭那迦與七頭那迦上下相疊的雕刻
▲轉角除那迦雕刻外,出現罕見的象鼻
▲九頭那迦,比常見的七頭多二頭,算是稀品;上面為五頭那迦
印度神話中的蛇神Naga那迦,被賦予護法之責。傳說那迦居住在地下,擁有可以照亮地下黑暗世界的世間罕有寶石。蛇神那迦除了擁有劇毒和再生的能力外,更被人們作為掌管生死的神靈來崇拜。 印度教寺廟到處可見蛇神那迦,其中以癲王台的九頭那迦浮雕最為著名。
▲閻羅王手持劍,眼睛微凸,炯炯有神
▲仙女右手持蓮花,騎乘各種動物,其中只認得出中間是螃蟹,其餘無法辨識。這場景應該是在海底,因為背景浮雕好多魚。真有趣!
▲依據上述地獄說,意喻犯罪者必須接受地獄審判及酷刑,這些神祗及幽冥世界的故事雕刻,共分為六層,底層的壁雕主要是蛇神,上幾層描繪專司陰間律法的閻王、判官及掌管冥界的諸神,負有掌管世間不平的職責。
▲閻羅王手持劍,眼睛微凸,炯炯有神
▲仙女右手持蓮花,騎乘各種動物,其中只認得出中間是螃蟹,其餘無法辨識。這場景應該是在海底,因為背景浮雕好多魚。真有趣!
▲依據上述地獄說,意喻犯罪者必須接受地獄審判及酷刑,這些神祗及幽冥世界的故事雕刻,共分為六層,底層的壁雕主要是蛇神,上幾層描繪專司陰間律法的閻王、判官及掌管冥界的諸神,負有掌管世間不平的職責。
根據真臘風土記的記載,當時百姓發生爭執時,爭執的雙方,要分別關在其中兩座塔中,由對方的家人看守,直到其中一方生病,表示老天裁定「對方有理、勝訴」,無理的一方已由神明給予生病做為懲罰,以此進行「天審」,判斷是非。
另外,這些塔被稱為天牢或走鋼絲人的寺廟。考古學家認為這些寶塔由Jayavarman VII闍耶跋摩七世興建,象徵性地保衛中央廣場。最初,這些寶塔內可能都有一個林伽或者雕像。據說,人們在這些寶塔之間拉起鋼絲或者索橋,藝術家們在上面為國王表演。
勝利之門
▲象台正對一條筆直的大道,直達吳哥城東面二座城門之一的勝利門▲勝利門在橫跨護城河的引橋上,也有攪動乳海場景的立體雕刻
▲勝利之門的格局與南門相似,城門上三座塔樓,共四面佛像,城門邊有三頭象的象鼻柱(左);司機帶我上右面斜坡,可在塔樓的巨大佛像前拍照,讓我出乎意料之外的私密取景點(右)。個人以遠景曝光,還好。但右圖,個人影像太過清晰,於是動手腳,加以修片,遮蓋自己的影像
過了勝利門,沒多久是隔著馬路相對的Thommanon塔瑪儂寺與Chau
Say周薩神廟,略過這二座寺廟,續前行,來到塔高寺。我向司機Roy表示很累,想休息。於是他帶我到塔高寺對面的路邊,那裏攤販旁的樹蔭下有吊床hammock,他示意我如何舒適的躺下。我真的累了,第一次在露天陌生的地方躺下,竟然能在瞬秒間睡著,就這樣睡了近一小時才起身。重新打好精神,跨過馬路,參觀塔高寺
。。。待續 小圈行程6- Ta Keo Temple塔高寺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