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 Mebon東美蓬寺是東人工湖中央的水神廟,由於現今天人工湖已乾涸,所以不見其在水中央的景像。不過,西人工湖至今天仍在,湖上也有一座西美蓬寺。然,通往西美蓬的道路坍塌,無以通行。在西美蓬的神廟裡,供奉橫臥的銅製毗濕奴神,水從毗濕奴的肚臍裡流出。
事實上,水利工程是吳哥王朝重要的功績之一,當時開鑿有東、西人工湖、各寺廟的護城河、運送石材的運河、羅洛斯和吳哥一帶的灌溉系統等,其中建都羅洛斯的Indravarman I因陀羅跋摩一世是建造水利工程的佼佼者。水利工程建設的完善是吳哥能夠崛起的重要基礎,可惜暹邏入侵吳哥時,被大肆破壞,吳哥自此一蹶不振。
東美蓬寺由Yasovarman耶輸跋摩一世,興建於西元950年,完成於Rajendravarman II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建築風格與附近的變身塔類似,興建早於變身塔15 ~ 20年。早期是坐船到湖中的水神廟,因為當時的人相信,水庫裡的水能夠滋養國家,百姓鑒於神明的保護。所以,在水庫中間,興建水神廟來供奉神,也兼具紀念祖先。
▲東美蓬的入口搭建的木梯,極有可能是昔日船隻停靠的碼頭,信徒下船上岸之處。今日,搭嘟嘟車直接抵達到昔日碼頭。
▲想像昔日光景,入口木梯前,應該是湖水漫漫才是
▲東梅蓬寺格局成正方形,裡外共三層,有五座石塔,分別代表神話中須彌山的五座山峰。
▲每層有東南西北四個入口,每個入口的左右兩邊各坐有石獅一隻
▲東梅蓬寺的石象為仿生象石雕,放置在第一、二層的四角。其意象源自古印度神話,四隻神像分立四方,撐起宇宙。
▲仿生象石雕為一體成型,工藝精湛,完全掌握大象圓潤飽滿身軀,彎曲柔美象鼻的神韻,甚至脖子掛鈴鐺的細小繩索質感,也都表現得維妙維肖
▲第二層的四周發現有砂岩的排水槽,用來疏濬積水,排入水庫
▲在第二層俯瞰入口處
▲磚塔的門都是封閉的假門,在吳哥幾乎所有的塔都是如此。因為這種舍利塔的功能性,是用來供奉神或是高僧骨灰。另,磚面上滿布細密小洞。磚塊上不能直接做雕刻,要先在磚上打洞,塞麻,再鋪灰泥stucco後,才彫刻彩繪。因為灰泥不易附著在磚牆上,所以才需要鑽這麼多洞,塞上纖維,加強附著力。
▲東梅蓬寺不完整的殘缺美
▲捕捉到僧人前來朝拜
▲中央塔,除門為石造外,其他皆為紅磚塊,共五層,表宇宙中心的須彌山
▲左右二條蛇正攪動乳海,Indra因陀羅神端坐於三頭象Airavata愛羅婆多之上,三頭象下方則是神獸Kala卡拉,又譯為嘎拉、迦羅。而攪動乳海捲起的每個浪花都有一個Apsara阿普莎拉仙女的誕生(代表新生)
▲中央塔四面門的門楣上,雕刻精美
▲東梅蓬寺中央塔供奉溼婆神
▲東美蓬的入口搭建的木梯,極有可能是昔日船隻停靠的碼頭,信徒下船上岸之處。今日,搭嘟嘟車直接抵達到昔日碼頭。
▲想像昔日光景,入口木梯前,應該是湖水漫漫才是
▲東梅蓬寺格局成正方形,裡外共三層,有五座石塔,分別代表神話中須彌山的五座山峰。
▲每層有東南西北四個入口,每個入口的左右兩邊各坐有石獅一隻
▲東梅蓬寺的石象為仿生象石雕,放置在第一、二層的四角。其意象源自古印度神話,四隻神像分立四方,撐起宇宙。
▲仿生象石雕為一體成型,工藝精湛,完全掌握大象圓潤飽滿身軀,彎曲柔美象鼻的神韻,甚至脖子掛鈴鐺的細小繩索質感,也都表現得維妙維肖
▲第二層的四周發現有砂岩的排水槽,用來疏濬積水,排入水庫
▲在第二層俯瞰入口處
▲磚塔的門都是封閉的假門,在吳哥幾乎所有的塔都是如此。因為這種舍利塔的功能性,是用來供奉神或是高僧骨灰。另,磚面上滿布細密小洞。磚塊上不能直接做雕刻,要先在磚上打洞,塞麻,再鋪灰泥stucco後,才彫刻彩繪。因為灰泥不易附著在磚牆上,所以才需要鑽這麼多洞,塞上纖維,加強附著力。
▲東梅蓬寺不完整的殘缺美
▲捕捉到僧人前來朝拜
▲中央塔,除門為石造外,其他皆為紅磚塊,共五層,表宇宙中心的須彌山
▲左右二條蛇正攪動乳海,Indra因陀羅神端坐於三頭象Airavata愛羅婆多之上,三頭象下方則是神獸Kala卡拉,又譯為嘎拉、迦羅。而攪動乳海捲起的每個浪花都有一個Apsara阿普莎拉仙女的誕生(代表新生)
▲中央塔四面門的門楣上,雕刻精美
▲東梅蓬寺中央塔供奉溼婆神
東梅蓬寺的參觀只花了30分鐘,接著前往當天最後的行程Pre Rup變身塔看日落
抵達Pre Rup變身塔不過15:40,離日落時間還有一段時間,其實那時已累到不行,登上變身塔前,嘟嘟車司機幫我在變身塔覓得一處樹蔭下的吊床hammock,如同在塔高寺般,我一躺下,瞬秒間睡著,就這樣睡了近一小時才起身。
▲吊床hammock成了我在吳哥休憩的好夥伴
▲吊床hammock成了我在吳哥休憩的好夥伴
Pre Rup變身塔,又稱比粒寺,由Rajendravarman II羅貞陀羅跋摩二世於西元961年興建,本是為自己修建的主廟,但西元968年他就駕崩。當時變身塔尚未完工。有一說,廟前的方台因而當成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的火化台。國王的主廟轉變成自身的火化台,事事多變化,無恆常可言。印度教義中,人死火葬,為的是從善惡輪回中解脫,變身為神,故而稱“變身” 塔。
變身塔是王公貴族的火葬場,在建築形式上屬於 "須彌山式" 的印度建築。
▲站在馬路對面試圖拍下變身塔全景,高塔羅列,壯觀、有氣勢
▲從東邊塔門進入後,走上最高中央塔群前,有個火化臺,羅貞陀羅跋摩二世駕崩的大體有可能在此舉行火化儀式。結束後,將遺骨放在中央塔供養。但此說詞未得學者一致認同,所以,僅供參考。
▲下層兩側的塔為火葬塔,人死後,放進屍體燃燒,上方是煙囪,燒完後,剩下骨灰與舍利子。火葬塔的牆面,吳哥早期的建築屬於磚造建築,到了後期才開始大量使用石材。變身塔(Pre Rup)的年代比吳哥窟早了約 200 多年。年代比小吳哥早150年左右。
▲站在馬路對面試圖拍下變身塔全景,高塔羅列,壯觀、有氣勢
▲從東邊塔門進入後,走上最高中央塔群前,有個火化臺,羅貞陀羅跋摩二世駕崩的大體有可能在此舉行火化儀式。結束後,將遺骨放在中央塔供養。但此說詞未得學者一致認同,所以,僅供參考。
▲下層兩側的塔為火葬塔,人死後,放進屍體燃燒,上方是煙囪,燒完後,剩下骨灰與舍利子。火葬塔的牆面,吳哥早期的建築屬於磚造建築,到了後期才開始大量使用石材。變身塔(Pre Rup)的年代比吳哥窟早了約 200 多年。年代比小吳哥早150年左右。
當時呆呆,直接從東面的原始石階登上中央塔群,爬的膽戰心驚,手腳並用,好不容易才登頂。上去後,才發現北面有新設的木梯。看完日落,當然選擇走木梯下去。
▲俯瞰東邊塔門
▲落日餘暉撒在磚塔上,特別好看
▲中央的主塔,當年國王的骨灰都是供奉於此
▲舍利塔及牆面的浮雕。磚塔的門都是封閉的假門,在吳哥幾乎所有的塔都是如此。因為這種舍利塔的功能性,是用來供奉神或是高僧骨灰。另,磚面上滿布細密小洞。磚塊上不能直接做雕刻,要先在磚上打洞,塞麻,再鋪灰泥stucco後,才彫刻彩繪。因為灰泥不易附著在磚牆上,所以才需要鑽這麼多洞,塞上纖維,加強附著力。
▲俯瞰東邊塔門
▲落日餘暉撒在磚塔上,特別好看
▲中央的主塔,當年國王的骨灰都是供奉於此
▲舍利塔及牆面的浮雕。磚塔的門都是封閉的假門,在吳哥幾乎所有的塔都是如此。因為這種舍利塔的功能性,是用來供奉神或是高僧骨灰。另,磚面上滿布細密小洞。磚塊上不能直接做雕刻,要先在磚上打洞,塞麻,再鋪灰泥stucco後,才彫刻彩繪。因為灰泥不易附著在磚牆上,所以才需要鑽這麼多洞,塞上纖維,加強附著力。
▲石獅子在此守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