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圈行程,與Stop Asia談定的路線如下:
Angkor Wat小吳哥,看日出>>Angkor
Thom大吳哥(吳哥城)>>Bayon temple巴揚寺 (巴戎寺)>>Baphuon巴芳寺(巴普昂寺)>>Phimeanakas空中宮殿+Terrace of the
elephants鬥象台+ Leper King癲王台>>Tep Pranam提琶南寺+Preah
Palilay聖琶麗寺>>Preah Pithu聖皮度寺(普拉提圖寺群) >>Kleangs & Prasat Suor Prat倉庫&十二生肖塔>>Ta Keo temple塔高寺(茶膠寺)>>Baksei Chamkrong巴塞增空金字塔>>Phnom Bakheng巴肯山(賞日落)
Stop Asia派出嘟嘟車司機Roy,04:30準點到旅館接我前往Angkor Wat。約5:00抵達吳哥窟入口,他叮嚀我如何走到蓮花池賞日出,並中肯提議一看完日出要立即前往寺廟內的第三層平台,免得稍晚過去,會碰上登塔的排隊人潮。其實我昨日3/1已先行前來了,而且也打算吳哥窟的參觀順序由裡往外,也就是從第三層平台往外的參觀路線。司機Roy的貼心不僅如此,每當參觀一處景點回到嘟嘟車時,與開車的司機Sara一般,照例會給礦泉水和冰紙巾,但與眾不同的是他會撕開冰紙巾的塑膠套,讓客人直接抽出冰紙巾使用,他則自行處理要丟棄的塑膠套。這溫馨的服務,真能暖化人心。吃軟不吃硬的我,心甘情願的付給他高額小費,還外加禮物送給他。
當天二度欣賞到吳哥窟日出,所拍照片與3/1的照片合併。接下去,直接跳到吳哥窟的第三層平台
第三層登塔
一看完日出直奔第三迴廊東側,07:15到達登梯入口,已出現排隊人龍,幸好來的還算早,隊伍並不長,只等一下子,就獲准登梯了。等到我參觀約50分鐘後,走下階梯,人龍的尾巴已由東側延伸到北側了。那時,日頭已發威。排隊的遊客須忍受長時間站立在高溫下曝曬,超級辛苦。慶幸策略成功,避過曝曬煎熬。
▲攀登第三迴廊排隊的人龍
▲攀登第三迴廊排隊的人龍
▲成功上了木梯,反身回看
▲藉由俯瞰可以明顯看出突出於圍牆的塔門呈”十字形”的空間
第三層登塔注意事項
* 佛誕日不開放:我有上網查過,並向Stop
Asia求證,確定2018/3/1為佛誕日(每八天會有一天是佛誕日),因此安排3/1進吳哥窟,僅看日出及第一迴廊浮雕;隔天3/2才登塔
* 服裝限制:根據規定,所有的寺廟都必須穿著”過肩”上衣與”過膝”褲子/裙子。其中小吳哥的第三層與巴肯山會嚴格執行該規定(違著將不得進入)。進了寺廟要將帽子脫下
愛情梯
1973年一對法國夫妻遊客由中心塔南面的階梯試圖登塔,妻子不慎失足墜落致死,丈夫悲痛之餘,出資修建階梯,加設護欄,以免悲劇再次發生,因此得名 “love stairway"愛情梯。後來在東側修築了更安全的木梯後,南側的階梯就被封閉起來了。吳哥9天,參觀為數不少的寺廟,發現現有的寺廟登塔階梯均已設有扶手木梯,僅Ta Keo temple塔高寺仍有段原始石梯,可能是為了保障遊客攀登安全使然。也幸好有木梯,否則膽小的我,可能只能望塔興嘆
▲特地繞過來景仰這座為忠貞不渝的愛情做見證的”愛情梯” 。可見原始石梯的階面很窄,僅約15公分寬,放不下一般大人整個腳掌,而且幾乎與地面垂直(估計75~80度)。每個階梯高35公分,塔高約為三、四層樓高。由於超級陡峭,必須手腳並用,匍匐攀登,象徵登天之艱辛,亦能顯示對神明的虔誠與尊敬之意。
▲第二與第三迴廊之間,第二層東北塔樓的山形牆浮雕,但不知描繪的故事背景
▲第二與第三迴廊間的西面,有小型藏經閣二座,分列南北二側。而《花樣年華》的小洞就位在南側藏經閣,面向中央塔的門柱上。
▲電影花樣年華片段
▲門柱左面牆雕刻四位阿普莎拉仙女穿迷你短裙,露大腿。四位中,最左邊仙女嘴唇微翹,露出笑意,手還勾著旁邊的仙女,但她的友伴,不領情,竟別過頭去,臉還臭臭的,好像與身右,也是臭臉的仙女才是一對;而最右邊的仙女,臉更臭。到底她們四位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太有梗了
▲在第二回廊東側中央塔樓南側的外牆上,一對手挽著手姊妹好的Apsara阿普莎拉仙女(左);繞過中央塔樓,在北側的外牆上,有幾幅阿普莎拉仙女的初稿,雕刻還未完成,底稿的線條殘缺不全(右上);緊鄰右側,則有看似表情悲傷的阿普莎拉仙女浮雕(右下)
▲第一與第二迴廊間的藏經閣
十字迴廊:觀賞點不少
第一與第二迴廊間,有呈十字形交會的迴廊空間
▲認真說,吳哥窟的十字迴廊是由十字遊廊和迴廊組成田字廊,”田”內,隔成四座浴池,相傳是當時國王與皇后要進入第三層禮佛時的淨身池,現在已乾凅沒水了。
▲十字回廊內,保留有色彩的阿普莎拉仙女浮雕
▲南北對稱的布局,西南隅也有另一座高台藏經閣
千佛閣—佛像集中處
▲十字迴廊的千佛閣只在西邊出現,又吳哥寺中心建築的佈局是南北對稱,不是東西對稱,在第一與第二迴廊間的西側空間遠大於東側,換句話說建築的重心偏西,考古學家憑這些設計,判斷吳哥寺的正面是西面而非東面。千佛閣內放置各種佛像,昔日數量之多非現今所見可比,因大部份已被盜走或遭赤柬破壞
▲十字迴廊的千佛閣只在西邊出現,又吳哥寺中心建築的佈局是南北對稱,不是東西對稱,在第一與第二迴廊間的西側空間遠大於東側,換句話說建築的重心偏西,考古學家憑這些設計,判斷吳哥寺的正面是西面而非東面。千佛閣內放置各種佛像,昔日數量之多非現今所見可比,因大部份已被盜走或遭赤柬破壞
▲僧人坐在聖池邊,旁邊擱置化緣的捐款箱
▲1632年,江戶時代,海禁尚未實行,肥州人森本右近太夫來到吳哥窟,在柱子上,刻著這樣一段話(原來塗鴉的癖好古今皆然,且淵遠流長):
寛永九年正月初めてここに来る
生国は日本。肥州の住人藤原朝臣森本右近太夫一房
御堂を志し数千里の海上を渡り
一念を念じ世々娑婆浮世の思いを清めるために
ここに仏四体を奉るものなり
生国は日本。肥州の住人藤原朝臣森本右近太夫一房
御堂を志し数千里の海上を渡り
一念を念じ世々娑婆浮世の思いを清めるために
ここに仏四体を奉るものなり
“肥州人森本右近太夫,生於日本,為給父母祈冥福,遠渡千里重洋,獻上四尊佛像。實乃快哉……”
森本右近太夫是效力於熊本城主加藤家的一名武士。實際上,他真正的目的地是印度的祗園精舍,可能是錯把吳哥窟當成祗園精舍了。
一般學說認為,坐落在熱帶雨林中的吳哥窟是法國人在19世紀最先發現並公之於世。但早於法國人200年,日本人就“偶然”發現了這裡。當時的航海要依靠季風,順風的話30天就能到達。如果天氣不好,則可能要花費40-50天。雖說是歪打正著,但森本右近太夫的功績還是被載入了史冊。今天,日本茨城縣水戶市的彰考館德川博物館中,還陳列描繪世上最古老的吳哥窟“祗園精舍”寺院分佈圖。據說,這張圖就是森本右近太夫畫下之後攜回日本。本來是一次錯誤的航海,居然有了名留青史的契機,實在令人感概。(Wikipedia)
▲在找森本右近太夫塗鴉的柱子時,無意間聽到一導遊指著地面中的方塊,說著這石塊的特別性,但記性不好,才事隔二個月,我竟然忘了一乾二淨
十字迴廊往外走為第一層的迴廊,參觀的重點為牆壁上的浮雕壁畫,這部份單獨在3/1已花了5小時看完。約9:30走出吳哥窟,一到停車場,嘟嘟車司機便主動現身招呼我上車。
待續。。。小圈行程4-Angkor Thom吳哥城南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