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繼續處理陝西旅遊年票,最終聯繫到送貨員,答應中午以前再次送到賓館。為節省時間,不在賓館乾等年票,臨時更改行程,先去免費的青銅器博物館。參觀完後,回賓館,取年票,再去大唐秦王陵。也因為年票事件耽擱不少時間,出門時,已是9:00,只好搭計程車
先介紹寶雞,舊稱“陳倉”,即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佛骨聖地、社火之鄉、周秦文明發祥地、民間工藝美術之鄉”。在三千多年前,陝西是夏、商、周三代青銅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而位於陝西西部的寶雞地區,更是周、秦兩代的活動中心,自漢代以來,窖藏與墓葬出土的數萬件青銅器在寶雞不斷出土,數量之巨,精品之多,銘刻內容之重要,均居中國之首。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這就是為何在寶雞短暫停留時間內,特地安排參觀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原因。
今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位在中華石鼓園區內,園區內另有仿秦漢建築風格的石鼓閣,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歷代優秀書法作品
▼中華石鼓園區的入口處,計程車只能送我到此。下車後,走階梯至圖中山丘上的石鼓閣
▼石鼓閣前的石階
▼石鼓閣正面照
因為重點是參觀青銅器博物館,再者,晚出門,時間有限,石鼓閣因而未入內參觀,僅拍外觀即走人。石鼓閣前的平台,有如觀景台,可眺望寶雞市區和遠方的渭河,然天色不佳,且景觀普普,因此未拍下觀景照片。接著前往青銅器博物館,原以為二者之間有步道相通,但指標不明,怕冒然前往,會越走越遠,妥當辦法還是乖乖走回原來上來的石階,下了石階,就有明確步道到青銅器博物館。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主樓,是石鼓與銅鏡巧妙結合的造型—以石鼓為基座,銅鏡為頂面,飾以典型的西周鳳鳥紋,藉以突出周秦之風、金石之韻。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發票),週一閉館,免費開放
▼在博物館的第一展廳,有窖藏示意圖: 商周時期,人們為了祭祀日月星辰、山川土地,常將精美的青銅禮器或玉器埋到土裡,沉入水中或者用火燻烤。有些埋入地下的青銅器就這樣被發現了。除了祭祀之用外,在突發戰亂、異族入侵等危急時刻,貴族們也會將宗廟中的青銅禮器掩埋起來。
▼窖藏模型
▼虢季子白盤,雖出土於寶雞,但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內展示的是複製品,真跡在北京中國博物院內
▼鼎與鬲(音”立”)相異處
同: 煮食物的食器
異:
鼎(左)—足部與腹部分開
鬲(右)—腹部如三個圓鼓鼓的袋子拼合而成,這種袋形腹可以增大受火面積,使鍋內的食物很快煮熟
|
鼎使用的數量與身分地位有關,只有天子可用九鼎
▼第二展廳展出最為珍貴的鎮館之寶“何尊”,這尊青銅器內膽中發現了222個銘文,其中“宅茲中國”是“中國”稱謂的最早文字記載
▼逨盤,其銘文不僅記述了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單氏家族史,也記錄了幾乎完整的西周斷代史
▼獸首當盧,西周墓葬出土
▼複製商周時代的車馬及獸首當盧裝飾的位置
▼在第三展廳,展示了周朝的衰亡和秦朝的興盛,這裡有大型打擊樂器“秦公鎛”,是秦人學習周禮的見證
▼刖ㄩㄝˋ人守門鼎,刖--古代把脚砍掉或把腳筋砍斷的一種酷刑
▼墻盤,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因墻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稱作“史墻盤”,1976年出土於寶雞市扶風縣。
墻盤型巨大,底部鑄有銘文284字,銘文前段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績,後段記敘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亞祖、文考和做本盤者自身六代的事蹟。墻盤所記述的周王政績與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中的內容非常吻合,關於微氏家族發展史部分的內容則並不曾見於現在已知的文獻,填補了西周國史微子家族的一段空白,屬於重要的歷史資料
▼博物館的第四展廳,用模擬作坊的形式介紹了青銅器的製作工藝
製模 making clay models
翻範
making sectional molds澆鑄casting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器不少精品
十三年兴壺,窖藏出土
▼井姬盂鏙,墓藏出土
二樓有陶瓷及對鏡貼花黃—古代銅鏡與時尚生活展
▼鎮墓獸
▼漢代釉陶烤爐,上面架著兩串知了
▼漢代泡菜罈子
▼漢代單孔及多火眼的灶台
▼為何說上廁所下廚房?
▼銅鏡特展
▼存放銅鏡的奩
11:00左右離開博物館,走回石鼓園區入口處,搭計程車回賓館
▼拍攝於下山路途中
待續。。。大唐秦王陵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