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D3 2016-4-7 法門寺2

法門寺開放時間:8:30-17:30,冬季有時會提前關閉。
珍寶館開放時間:9:30
合十舍利塔的舍利開放時間:農曆每月初一和十五,週六、周日,五一和十一假期,10:00-16:00

為了配合參拜合十舍利塔的舍利,行程經過特地安排,排定47日,適逢農曆的三月初一參觀法門寺。因舍利10:00才開放,於是打算寺院8點一開始售票,就進園,先參觀寺院的寶塔和珍寶館。哪知售票時間為8:30,而珍寶館9:30才開放。但11點左右,就得離開,前往乾陵參觀,時間的分配完全錯亂。

抱著一絲希望,盼望售票時間能提早,這樣我就有比較充裕的參觀時間。因此8點左右就來到寺院舊址的售票處,想碰碰運氣。結果,提早6分鐘,於8:24以年票購得減免20元的優惠票。

法門寺門票:旺季(3-11月)120元,淡季(12-次年2月)90元。

一票制,可參觀法門寺院、法門寺博物館和合十舍利塔。從舊址買票入內,也可以在新建的文化景區西側的山門廣場買票進入。


一入園,直奔左側的珍寶館,始知9:30才開放。只好先參觀真身寶塔
背景是珍寶館
法門寺,位於寶雞市扶風縣以北約10公里的法門鎮,始建于東漢末年。這座唐代的皇家寺廟,因安置了佛教界至高聖物佛祖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如今的法門寺分為兩部分:唐代風格的舊址建築群(法門寺院和珍寶館)與令人爭議的新建文化景區。
法門寺山門
法門寺前殿
真身寶塔地宮入口
真身寶塔地宮內禁拍,裡面存放三枚唐代所做的複製品,又稱“影骨”(用玉石特製如真骨的形狀和大小),並非真的指骨。此佛塔如前述,1981年,塔從中間劈開,倒了一半。後來在19871988年修繕時,發現了唐代地宮,人們才了然“真身寶塔”的含義所在。
唐代地宮--復原原來地宮的場景


 唐代地宮,鏡頭拉近


 真身寶塔,重修成明代磚塔的樣貌


 繞過寶塔,後面是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之後是藏經樓,法門寺院的最後一棟開放參觀的殿宇
 往回走,左側有千佛閣
千佛閣前為放生池 
逛完法門寺院,時間不過8:55,決定先往文化景區走走。經指點,珍寶館側邊與園區外牆間有通道可前往。文化景區入口處設有驗票處,但不用擔心,只要有門票,可多次進入。此走道右側為商店區,本想嘗嘗這裡的素齋,但時間緊迫,無法停留品嘗
 眼前為寬敞的佛光大道,大道兩旁放置十尊金光閃耀的巨大菩薩雕像,大道盡頭就是合十舍利塔
 大道上有觀光車可以乘坐,30往返,招手即停。據說佛光大道長約1公里,本想搭乘觀光車繞它一圈,但觀光車售票員不建議我搭乘。只好走向十舍利塔
整個文化景區由李祖原設計,合十舍利塔造型有如雙手合十,代表佛教的儀式特點、基本理念和人類追求和平的基本意願。此建築,有網友說曾被評為十大最醜建築之首,真是見仁見智。
合十舍利塔共六層,進入大廳,往左側走,就可以看到參拜釋迦牟尼指骨舍利的指標。我先摸清好位置,打算9:30先去看珍寶館,之後,再過來。合十舍利塔供奉釋迦牟尼佛化身像,化身佛前,有世界唯一的釋迦牟尼指骨舍利存放在寶函中。10點一到,寶函升起,讓信眾瞻仰。


“舍利”和“舍利子”是有區別的,只有釋迦摩尼的才叫舍利,其他所有眾菩薩和所有得道的高僧遺留體則被稱為“舍利子”。舍利是什麼? 經過科學監測和醫學鑒定,只能用“不含任何成分的一種結晶體”來解釋

 合十舍利塔有電梯可搭乘至最高處
從合十舍利塔俯瞰,右面為佛光大道,左方為法門寺院


9:30一過,立馬趕往珍寶館。

珍寶館平面圖
驗票後,往右走。共有三個展間,呈三角形,居中的為珍寶閣,是仿照地宮出土的唐代鎏金銅浮屠的式樣建造 
左為鎏金銅浮屠; 右為銀棺

東西各有展示廳,三處展廳陳列包括法門寺歷史文化、佛教文化、大唐珍寶、唐代茶文化及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文物等
 東展廳
 西展廳
存放舍利的寶函,共有八重
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在東展廳的大唐珍寶,可看到唐代地宮出土文物,精品中的精品

卷荷圈足銀羹碗,右為分解圖

 鎏金雙蛾團花紋鏤空銀香囊
是唐僖宗所供奉,也是唐代香囊存世品中迄今發現最大的一枚。香囊囊蓋、囊身各作半球狀,上下對稱,以子母扣相扣合,一側以鉸鏈連接,另一側則以勾環相連。在圓球滾動時,內、外平衡環也隨之轉動而香盂的重心始終不變,便香盂面始終保持平衡狀態。這種平衡裝置,與現代運用於航海、航空上的陀螺儀原理完全相同,這種陀螺儀原理與技術,歐洲十七八世紀才掌握,而中國,早在8世紀之前,就已熟練地掌握了。
香囊內部構造
鎏金鴛鴦團花雙耳大銀盆,是唐僖宗所供奉,為唐代金銀器之極品


迎真身金缽盂和鎏金大銀盤
秘色瓷產於浙江越窯。1987年,考古專家在清理法門寺地宮中室文物時,在一朽壞的木箱內發現了13件瓷器,有碗、盤、碟,器形較大而且規整,造型精美,胎質優良,釉色自然,製作精巧,器物口、腹、底渾然一體,宛若天成。地宮內的《物賬碑》明確記載它們為秘色瓷,而其釉色也與古人記載相吻合,這就破解了一直籠罩在秘色瓷身上的種種謎團。

 

絲綢和琉璃器
絳紅羅地
包括袈裟、拜墊、襽(lán,同襴,古代一種上下衣相連的服裝)、半臂、案裙,是為捧真身菩薩特製的微形衣物,也是地宮內保存最完好的絲綢織物。 

琉璃即玻璃,刻紋玻璃工藝是伊斯蘭玻璃匠從羅馬帝國繼承下來的工藝之一,在伊斯蘭早期流行一時,但像這樣保存下來、完整無損的實屬罕見。
  菱環紋琉璃杯
琉璃茶托、茶盞,唐代製品,造型簡樸 
唐代茶文化
地宮出土的唐皇室金銀茶具,是唐代宮廷茶文化的一個歷史縮影和真實再現。據地宮內《物賬碑》記載,這是唐僖宗的御用珍品,作為國寶重器奉獻給佛祖真身舍利,以事虔誠禮佛的心願,與佛教中的茶供養相吻合,可見當時的茶文化已是皇家禮佛的最高禮儀。
 左為鎏金銀羅子,右為鎏金銀茶碾、銀ㄊㄨㄛˊ
鎏金銀茶羅,仿木製箱匣之結構,由蓋、羅、身、座、屜五部分所組成 
鎏金銀龜
是貯存茶末所用,既可揭蓋取茶,又可以從龜口倒出。整體造型惟妙惟肖,極富動感,實為稀世之寶。龜在唐人的心目中象徵著吉祥長壽,作為茶具的裝飾圖案,則表現了唐皇室祈求聖壽萬春、聖枝萬葉的心願,比喻飲茶有益健康長壽
鎏金三足架銀鹽台
整件鹽台近似為由一簇荷葉、蓮花、蓮蕊、荷葉稈組成的立體造型,並有摩褐、花草等附件裝飾,新穎別致。唐人飲茶或調以鹽、薑、椒等,鹽台即為盛放佐料的器具。歷代茶書均未記載鹽台,此器為首次發現。

唐代,無論是薦天祭地、供養釋迦,還是禮敬老子、尊宗禮祖,都要點香熏香。唐代時香爐造型開始趨向多元化,熏香器生產也更為發達,從銅而金銀,且式樣豐繁。
銀風爐,是一種熏香器
鎏金臥魚蓮花紋五足朵帶銀薰爐、爐台
法門寺歷史文化
南北朝初啟塔基
隋唐五代的輝煌時期(五代秦王李茂貞數次對法門寺進行全面維修)
宋金元時期的唐風流被,當時法門寺僅二十四院,其中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而宋徽宗曾為法門寺題寫皇帝佛國寺額
明清以後,世代遞修,其中民國28(1939),在朱子橋主持下,完成自晚明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
1981年,法門寺寶塔從中間劈開,倒了一半的樣貌
地宮的發現與發掘
       ▲地宮第一道石門,上雕有朱雀               第一道石門的鐵鎖
 地宮第二道石門,其門前有物帳碑志文碑


地宮第三道石門
 地宮第四道石門,門扉上有高浮雕天王像

地宮後室復原模型
法門寺二十四院模型,1:200比例製作

唐代共有八位皇帝迎奉法門寺佛骨至京城長安與東都洛陽皇宮供養
約一小時連趕三個展間,10:45離開,11:00到合十舍利塔看舍利,約11:15回到旅館,退房,前往丁字路口等車去乾縣
 就在這轉彎路口的超市前等過路車,班車12點在扶風發車,等到12:15車才來。
往乾縣班車: 6:30, 8:40, 12:00, 14:00共四班

路口左轉可到扶風
待續。。。乾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