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D9 2018/9/22 鎮江7-三山之二 北固山

8路公車至甘露寺

門票:40元;優待票半價

景區開放時間:7:3018:00

鎮江三山,氣勢之雄,首推北固山。也因山壁陡峭,形勢險固,故名北固。

分前、中、後三峰。北固山曾經三面環水,由於歷史變遷,長江易道,兩邊的江水逐漸退去,使其和陸地相連,蓬萊仙島變為陸上勝境。尤其是江南特有的氣候賦予了它獨有的春紫、夏黃、秋紅、冬綠這四季風格迥異的美景。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故事的發生地


北固山牌坊

以為穿過北固山牌坊往前走就是景區入口,然因有維修工事施作中,臨時入口改至北固山風景區的南側,原本設為出口的地方,也就是出入口同一地點。而工事施作的範圍包含勒馬洞、釣鱸處、文天祥鎮江脫險渡口遺址、甘露渡等,這些景點都無法走訪

孫權與劉備手持佩劍的雕像

看著孫權與劉備的雕像,比對試劍石說明牌的介紹,心中納悶,那試劍石呢?

原來試劍石和孫權與劉備的雕像是分開的。試劍石在牌坊後方的鳳凰池內,有高與矮的二塊石頭,中間都有裂縫,平整如削,高的石上寫著試劍石。其實試劍石的形成原因是因為岩石的構造,並非鋼刀利劍能夠劈開的。<擷取自網路>

北固山以出口做為臨時入口

東萊太史慈墓之墓

墓塚前方,豎立東萊太史慈像石碑

魯肅之墓的祭亭建於祭台之上

祭亭高懸思度弘遠橫匾,並立漢白玉魯肅像石碑

魯肅之墓建有階梯神道及石馬

吳橫江將軍魯肅之墓,此為1993年遷來的衣冠塚

中山紀念林5333

中山紀念林塔,四面基座上鐫刻總理植樹造林的遺訓及建塔年月

中山紀念林

北固山的前峰為鎮江烈士陵園,此為王宗培烈士墓

龍埂鋪設說明

由凝雲亭往北走向清暉亭的山道為龍埂,為北固山的中峰,連接北固山前峰和後峰的一條山脊,因其形似昂首、拱背、翹尾的巨龍而得名

相傳東吳大帝孫權到蜀國皇帝劉備以及宋武帝劉裕、梁武帝蕭衍,再到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清高宗乾隆等無數天子都曾從這裡走過,這龍埂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龍埂了!

清暉亭為重簷攢尖頂四方亭,原本是甘露寺的山門,抗日戰爭中,日軍入侵鎮江時被毀。現在將山門改作清暉亭,亭子四面貫通,向南可以去中峰,向北可以到達後峰,東側是鐵塔,向西有登山石級

中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境內唯一的一座鐵塔。原為石塔,唐衛公李德裕于唐寶曆元年(825年)所建,後遭火毀,宋熙寧九年至元豐元年(1016-1078年)重建為鐵塔

甘露寺鐵塔

現存塔基及殘塔四層,高8米,基座及一、二層是宋代古跡,上兩層是明代補鑄。鐵塔呈樓閣式,八角形。塔身八面四門,每面都有形態各異的佛像和飛天造型。

第一層特寫

第二層特寫

第二層佛像和飛天特寫

第三+第四層特寫

1949年後重修鐵塔,在塔基下面發現了一個地宮,共出土文物2576件,內有金棺、銀槨及阿育王的舍利子,其中李德裕親自書寫的《重瘞禪眾寺舍利題記》最有價值。

阿倍仲麻呂的望月望鄉詩碑

碑上詩文為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所作。他才學淵博,20歲時被選為遣唐留學生,第二年進入唐太學讀書,後考中進士,與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王維交往密切。在他來中國36年後,唐玄宗任命他為唐朝使節,與對岸揚州大明寺的高僧鑒真大師及日本使臣一起東渡日本。途中船隻停泊在北固山腳下,當夜月光皎潔,晁衡思緒萬千,想到36年未回故鄉,遠遠看到一輪明月懸掛在北固山山峰之上,很像故鄉奈良的三笠山,於是思鄉之情噴湧而出,欣然提筆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五言詩,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這首詩的意境與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真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處。後來這首詩被收入《全唐詩》,在日本家喻戶曉廣為傳唱,因此晁衡又被譽為日本的李白

沿廊道繼續往上。。。

“天下第一江山”六個雄渾有力大字刻於廊壁一塊長方形條石上,氣魄非凡。石刻下面有一塊石頭,名曰美人靠,是取景拍照的佳處

相傳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後來南北朝梁武帝登北固山時,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揮筆書寫下一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留在山上,現已無從尋找。到了南宋,潤州(鎮江)刺史、著名書法家吳據將這六個字重新書寫出來。清康熙年間,由鎮江府通判程康莊臨摹勒石。從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順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稱。


前往祭江亭。。。

長階梯上行,券門上鐫刻吳雲楚水

吳雲楚水券門,往回看

通道邊,牆面上寫著 弘開鷲嶺,乃指甘露寺的宏偉壯麗

此為乾隆皇帝的御筆詩碑,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遊甘露寺後,仿蘇東坡詩韻,寫下的長詩

北固灣碼頭有棧橋聯結到對岸,對岸的京口寶鼎清晰可見

祭江亭在北固山后峰的最高處,古稱北固亭,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北固亭,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即興抒懷,借古諷今,譴責南宋統治者的昏庸苟安,不圖收復中原失地,寫下了對國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永遇樂·京回北固亭懷古》等流傳千古的佳作。北固亭為什麼要改稱祭江亭呢? 相傳劉備兵敗,病死於白帝城後,孫尚香夫人聞聽噩耗,悲痛欲絕,便登上此亭,設奠遙祭亡夫,後趁丫鬟不備縱身跳入滾滾長江,所以後人稱它為祭江亭!

自祭江亭望向北固樓

九月的北固山進入秋紅季節,樹葉逐漸轉紅中

此亭介於祭江亭與北固樓之間

北固樓是北固山的最高建築,2013年全新修建,仿宋十字脊三重屋檐

北固樓,登梯至三樓,可憑欄觀景。觀賞腳下長江之波瀾壯闊,往西能見金山,往東能見焦山。但天氣不佳或者說是空氣不良,罩著一層霧,視線朦朧

往西看,近端為多景樓,遠端為長江沿岸的高樓,前古後新建築,構成一幅奇妙畫面 

長江在北固樓下滔滔而流

往東望,放大照片,依稀看到焦山山頂的萬佛塔

東向,這是長江邊的北固灣,而近端則是北固山上的祭江亭

俯瞰樓下的庭院

北固樓三樓上高懸毛澤東臨摹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的集字北固樓

北固樓三樓內部設一屏風,上面複製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ㄏㄣˇ石,大小如同真的羊,故又名石羊

北固山上有三塊石頭,一為試劍石,二為美人靠,第三塊就是這塊了。是古神獸,外形似羊,叫聲似犬。相傳孫權曾騎在狠石上和劉備共商破曹大計,定下了赤壁之戰的妙計。

多景樓,樓匾悠然見南山,因為鎮江未蓋起高樓前,可以遠眺鎮江城南的南山風景區

多景樓位於北固山后峰頂上,是一座畫梁飛簷樓閣,古名北固樓,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市的黃鶴樓齊名。相傳吳國太曾在此相看劉備,孫尚香出嫁前曾在此梳妝,所以又叫相婿樓梳妝樓。多景樓始建于唐代,樓名取自李德裕《臨江亭》多景懸窗精的詩句,為兩層建築,回廊四通,面面皆景。這裡是北固山風景最佳之地,歷代文人雅士如歐陽修、蘇東坡、辛棄疾、陳亮、陸遊等,都在這裡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

多景樓有迴廊與銜接橋

多景樓回廊四通,面面皆景,三樓的空中迴廊與樓旁的無盡藏亭子有橋相連

多景樓北側,高懸北宋四大家之一,米芾題寫的天下江山第一橫匾(橫匾在建物的左側,但畫面看不清楚)

下方碼頭為甘露碼頭景觀區,為古代的甘露渡口,三國時期,劉備過江招親上岸處

長江與現代鎮江高樓

下方為數帆亭平台,有楹聯千里江潮不及弦歌聲浩蕩 滿園花木鬱為梁棟氣蘢蔥

當時在彭公祠和楊公祠舉辦“甘露竹语”微盆景特展

貴重的七彩紅竹盆景

甘露寺位於天下第一江山亭西向的山崖石壁上;第一道券門上,題額“南徐淨域”,劉宋時,正式定名為南徐州,南徐便一直成為鎮江的別名。第二道券門上,題額“江左形勝”。穿過二道券門,即甘露寺大門

甘露寺位於北固山后峰之巔,《三國演義》中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中的佛寺指的就是這裡。正門上方的古甘露禪寺相傳為張飛親筆所書。甘露寺始建于東吳時期,相傳是孫權為其母吳國太所建,專供吳國太燒香拜佛之用。到了唐代,由潤州刺史李德裕將寺廟由山下遷至山上,建成時因久旱而天降甘露,故取名甘露寺。現在的甘露寺是清光緒年間修建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宮。甘露寺建築特點與金、焦二山不同,採用了以寺鎮山的手法,故有飛閣淩空之勢,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

福德神祠位於第一道“南徐淨域”券門與第二道“江左形勝”之間,現今內部為紀念品販賣部5398

甘露寺主殿5395

古甘露寺規模宏大,宋代已有僧侶500多人,經歷朝擴建至明、清時期,寺宇、殿堂、僧舍計有200餘間,現今僅存山門(沒拍到)和主殿

出甘露寺,沿外牆的平台通道西向,有道券門,題額“金焦在望”5396

“金焦在望”券門背面,題額“東吳遺跡”5397

如果繼續西行,就可以下行走東吳古道,忘了當初怎麼想的,還是因為有工事進行,無法前行,反正最終是折回,原路下山。共計2小時參觀,接著搭公車前往當天最後一站焦山

。。。待續 三山之三 焦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