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 星期一

D10 2018/9/23 無錫2-惠山古鎮景區2 寄暢園及惠山直街東段

位於惠山東麓惠山橫街,初建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興盛於明萬曆至清康乾年間,保存完好,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園林。巧妙地借景二泉(惠山泉)、惠山、錫山,引二泉水入園作水景,又可見到遠處錫山上的龍光塔倒影在園內池塘的景象。

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摐御書石匾額各一方,就在進門處

康熙、乾隆祖孫兩人六下江南,每次必到此園,康熙還特意為寄暢園書寫了「山色溪光」、「松風水月」刻石,乾隆在康熙的題字旁題寫了「玉戛金樅」四字(玉戛指流泉,金樅指假山)。據說乾隆不惜耗巨資,以寄暢園為藍本,在北京萬壽山仿建一座寄暢園,取名「惠山園」(如今是頤和園裡的諧趣園)可見他對寄暢園的喜愛。

門廳三間,正中懸鳳谷行窩匾額

元朝時,寄暢園還只是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人稱「南隱」、「漚寓」。明朝正德年間,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買下了漚寓房並擴將其建成為園,作為自己的別墅使用,更名為鳳谷行窩

正廳松風水月為康熙親書

秉禮堂正廳

秉禮堂是寄暢園的園中園,庭園雖不大,卻有廳堂、碑廊及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


臥雲堂

臥雲堂,始建於明萬曆二十至二十七年(1592-1599)之間,是寄暢園的主體建築。時園主秦燿曾有詩寄托心志。乾隆遊江南時,秦燿曾於此接駕,今建築為原址上復建

臥雲堂正廳懸掛山色溪光橫匾為康熙御筆

凌虛閣

位於寄暢園的東南部,萬曆十九年(1591)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廣巡撫秦燿(字舜峰)改築寄暢園時所建。後屢毀屢建。現在的淩虛閣是2000年重建。閣上懸兩塊橫匾,上匾為閣名,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19242004年)書;下匾江南勝跡,為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19072000年)題。

九獅臺

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隻用太湖石疊成的巨大雄獅。據說這是根據元代無錫大畫家倪瓚的《九獅圖》畫稿堆砌而成的。(google不到倪瓚《九獅圖》)

寄暢園的一池碧水稱錦匯漪,因彙集了園內絢麗的綿繡景點而得名。寄暢園的景色也都圍繞著這一泓池水而展開,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樹影、花影、鳥影,盡匯池中。5705

水池漂浮的大球是景區為2018年的菊燈節所裝置的大月亮。此外在寄暢園及其他名勝區也佈置應景的菊花盆景

左為嘉樹堂,寄暢園的主人經常在此品茗論茶,堂前的抱柱楹聯:瑤台倒影參差樹,玉鏡平開遠近山。前方七星橋可通往涵碧亭

鶴步灘位於知魚檻對面園中的山崗之下。知魚檻對面是堆疊的假山,它是寄暢園內的主山,用當地山石圍疊,並用土夯實。造園者把這裡的假山當作惠山餘脈來處理,使它們氣勢相連。假山腳下有彎曲谷道,洞水順流而下,水石相諧,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鶴棲息漫步,因此取名鶴步灘。灘上植大樹二株。<擷取自網路>

這張是沒拍到重點鶴步灘的照片。當時,應該是站在鶴步灘上,反方向的以石板橋為重點,拍出池面被石橋分割的左面,佈滿綠色的水生植物

知魚檻方亭(畫面中,左後方),三面環水。檻名出自《莊子秋水》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之句。它三面環水,是明代園主秦燿改建寄暢園時建造的。建成以後秦燿常在此憑檻觀魚,怡然自得。

知魚檻一額,現為張辛稼所書。中間懸掛著吳永康畫的觀魚圖。知魚檻亭將劃分水面為二,若斷若續,造成隔景。

七星橋,由七塊黃石板直鋪而成,故得名。橋左有涵碧亭,右後方為知魚檻” 

七星橋東面臨水的是涵碧亭。亭四方架水上。飛簷翹角,亭後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歷史。

蔥蔥鬱鬱的樹影倒映在如鏡面的錦匯漪池水上,其中點綴著七星橋、涵碧亭與知魚檻的一角

這組湖石應該在嘉樹堂左前方,但不確定

嘉樹堂是寄暢園最北面的一座重建建築。站在堂前,可以看到錫山峰頂的龍光塔,和園中的知魚檻等建築相映成趣,仿佛山地塔影,借景入園,小中見大

八音澗,原為懸淙澗,又名三疊泉。全用黃石堆砌而成。澗中石路迂迴,上有茂林,下流清泉

涓涓流水,忽急忽慢,與石頭撞擊產生「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八音澗上就是大自然的演奏廳,山林之趣莫過於此

前方為美人石

此湖石,倚牆而立,頗如婷婷美人,對鏡理妝,嫵媚有姿,故湖石名「美人石」,前方池名「鏡池」。174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至此,看到美人石,改稱「介如峰」

走出寄暢園;匾額寄暢園三字為乾隆御題

續走惠山直街東段。。。

倪雲林先生祠奉祀元末明初著名畫家、詩人倪瓚的祠堂。倪瓚,號雲林子,民間一般以倪雲林稱之。倪瓚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畫的主要代表人物。

祠門上有"倪雲林先生祠"橫匾。門廳內屏門上懸功在人心匾額,額下圓形畫框中的畫作是倪瓚的《六君子圖》。

祠堂前,碑亭

後堂簷下懸帝錫德音匾額。相傳,乾隆帝曾臨幸倪雲林先生祠,對倪家關愛有加,倪氏以皇上關愛之語擬成帝錫德音匾,懸掛於後堂,以謝皇恩。堂內正壁供奉倪瓚像,畫像上方懸思敬堂匾額。後世對出身富貴的倪瓚人品多有讚揚之聲,公認其是元四家中品德最高尚的一位。

東側有園林,闢有蓮池,旁有琴舫,花木奇石點綴其間

倪雲林軼事

宋儒祠

位於惠山北塘區直街上,門樓雕花大氣。提起宋儒,人們會想到宋代理學家二程、朱熹等。大門掛的招牌,顯示現今這裡是工美中國超市旗艦店,以販賣傳統手工藝品為主

東嶽行廟,始建於五代後唐同光初(923)2010年重建,供奉東嶽大帝泰山神黃飛虎神像,門前匾額位尊五嶽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爲慶祝黃飛虎誕辰,無錫城内有“八廟朝東嶽”之民間廟會,是爲惠山廟會。

榮貞烈祠,祠前有榮貞孝節烈坊,祭祀榮鳳林,榮鳳林是清道光年間國學生榮錫璋次女,與嚴萬隆訂婚,不久,嚴去世。榮鳳林因家人讓她改嫁而赴嚴墓哭嚎,一頭撞死在地上,年僅二十一歲。榮貞烈祠建於民國十年(1921年),是無錫最早採用鋼筋混凝土的建物。正面樓梯可以直通二層享堂,現今是柳成蔭工作室

徐孺子祠是無錫徐姓的祠堂,現為惠山文化展示館

惠山文化展示館;整理康乾二帝各為六次下江南,七次遊惠山的年份列表

中國泥人博物館

以獨特的泥人工藝爲展覽主體的主題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築外形由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大師設計,整個建築呈斜面大屋頂形制,青瓦蓋頂,空中鳥瞰如同一個橫寫的“U”字。建築規模爲:地下一層、地上兩層。

惠山泥人展示廳,介紹惠山泥人發展的歷史,泥塑的人物、早年間的生活場景,惟妙惟肖

無錫惠山是圓圓胖胖大阿福的誕生地

民間傳說,從前,無錫惠山的原始森林有名為""的野獸出沒,野蠻橫行,危害兒童。上天派來沙孩兒,他衝着年獸大笑三聲,收服並讓年獸成了自己的寵物。為了紀念"沙孩兒",人們用惠山的粘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兒"形象。後來,這個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藝術形象,經過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便在人們心中活了下來。

泥塑概說

仰韶文化原始陶塑人面();紅山泥塑女神頭像(

甘肅麥積山第5窟彩繪塑像();敦煌莫高窟第45窟彩繪塑像(右下)

拜城克孜爾石窟佛像

泥塑玩具

仿阿姆渡文化陶山羊;仿漢代墓彩繪陶雞;仿阿姆渡文化陶狗(由左至右)

仿漢捏塑陶船;仿漢泥車;仿漢犬型玩具;仿阿姆渡文化陶綿羊(由左至右)

仿漢豬舍();仿漢犬型玩具()

仿漢玩具狗和灰陶豬(由左至右)

仿唐阿斯塔納彩繪泥塑(新疆)

仿唐牛形俑;仿唐魚形俑;仿唐陶俑;仿唐三彩俑(由左至右)

仿宋泥孩兒();仿宋撲賣磨喝樂()

仿宋孩兒抱枕(),註:台北故宮收藏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國寶;仿宋磨喝樂()

仿明白瓷娃娃();仿宋磨喝樂();左方的宋 蘇漢臣秋庭嬰戲圖及蘇漢臣貨郎圖,台北故宮收藏

有通孔,可吹出聲音的泥塑

泥味正濃單元,介紹陝西鳳翔泥塑

陝西鳳翔各種動物造型的泥塑

介紹河南浚縣的民間藝術泥咕咕

民間藝人,天津一家張姓祖孫相傳的泥塑高手,藝名"泥人張 

"泥人張第一代創始人為張長林(字明山)

"泥人張後代張錩作品

惠山大阿福娃娃,現已做成行銷的形象代言,在街頭不難看到

離開泥人博物館,至寶善橋,進入惠山古鎮。。。

錫山頂上的「龍光塔」

寶善橋架於寺塘涇上,連結上、下河塘()的惠山古鎮,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由當時湖廣提學副使鄒迪光所建,爲單孔石拱橋,復建於2008
惠山古鎮由秦園街、繡嶂街和上、下河塘等老街圍合而成。這裏自古就是風景佳絕、鍾靈毓秀之地,達官顯貴、帝王將相抵錫必遊之處,乾隆帝曾親筆題字“惟惠山幽雅閑靜”。這裏歷史古迹衆多,被譽爲集中展示江南吳地文化的“露天歷史博物館”。現仍保存着較爲完整的古代祠堂及遺址共100餘處,時間跨度自唐代(公元8世紀)~民國(1949年)約1200餘年,涵蓋十大類,共22種祠堂類型的完整系列,包括七十個不同姓氏的祭祀人物,形成了沿河、臨街、近泉、靠山密集的祠堂分布群落。在這些祠堂中,保存較爲完好的主要祠堂約50餘座。祠堂建築的形制,多數以江南民居建築的硬山式爲主,粉牆黛瓦、不重雕鏤、質樸無華,也有一些形制較高的歇山式廳堂,磚木結構。祠堂建築的年代以明、清及民國各時期爲主體。<摘錄自官網>

趙公宗白祠,祀宋殉節招討副使趙時賞。原祠於50年代初拆,現重建

站在寶善橋上向東望

站在寶善橋向西望,左面為下河塘東段的廊篷,其券門上題迎嵐;另一端券門則題“漾水”

上河塘

寶善橋倒映在寺塘涇水面上

寺塘涇兩岸的上、下河塘密集宗祠群建築

磚雕門樓,上河塘23號,即溪山第一樓旁,橫額丹壑雲流,門面處處是精美浮雕

門樓兩旁非傳統的石獅,而是以石象鎮守

溪山第一樓,由元 至正八年(1398)強可仕歸老還鄉所建,原是紫陽書院舊址,又名朱文公祠,主祀理學大家朱熹,並摹朱子「溪山第一」為匾

溪山第一樓側面匾「入則孝」,另一面是「出則忠」

寺塘涇河道需整治

寺塘涇俗稱龍頭河,東西向,發源于惠山,自惠山龍頭下起至大運河無錫段黃埠墩止,全長800公尺。爲運河之重要支流,又有燒香浜等支流水系。寺塘涇南岸叫下河塘,北岸為上河塘

寺塘涇兩岸上、下河塘設露天茶館或雅座

由上河塘過小橋至下河塘,參觀楊藕芳祠等景點。。。

始建於1919年。祀主是洋務運動的宣導者、資本主義工商業發起人楊藕芳,

深受西洋文化薰陶,其祠堂也是中西合璧,從外觀看,青磚結構、劵門拱頂,具西洋建築風格

楊藕芳祠祀主楊宗瀚(1842-1910),現祠內設楊氏人文展

楊宗瀚與台灣早期開發,算是一種大內宣

提到惠山古鎮共發現118處歷代祠堂,涉及姓氏近80(但官網說是70),其中楊姓高達6座,是祠堂群中一姓多祠之最

由內庭往外拍攝

楊藕芳祠內的天井

此橢圓型門洞,內通楊藕芳祠與顧可久祠,上面有卷軸型橫匾寫著濟世

顧可久祠內的庭園

前面的庭院,左有顧可久與海瑞銅像,中有四面牌坊,右有古樹

祠樓西北為拜石山房,前有 丈人峰湖石

過石板橋至拜石山房

山房前,聳立以形取名的 丈人峰湖石,高達4公尺,此石是當時江南園林中罕見的奇石之一

建築物間有廊橋互接

在樓上可以看到一片高聳的馬頭牆,黑瓦白牆的屋舍(應該以祠堂居多,所謂的無錫惠山古代祠堂群),山頂又見龍光塔

很誇張的馬頭牆

以格子窗為框景

顧可久祠內極其幽靜,與外面熙攘人群,有天壤之別

黃斗南先生祠

黃正色(1501—1576),字士尚,號斗南,無錫江陰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官仁和知縣,後補香山、旋改南海知縣。為官公私分明,正直不阿。南海官吏,聞風自肅,豪強斂跡,縣中大治。十七年(1538)遷南京監察御史。曾彈劾尚書張瓚、武定侯郭勳、荊山侯催元、禮部尚書溫仁和等。後以彈劾太監而觸怒世宗皇帝,被遣遼東瀋陽衛30年。穆宗即位時召還,復職。後為大理寺丞,曆少卿,進南京太僕卿。為名錫谷四諫之一。

濂溪周夫子祠,就是課本裡讀到的《愛蓮說》作者周敦頤

王恩綬祠,王恩綬是王羲之的第六十四世孫,在守護武昌城時不幸殉難。同治十年冬,為紀念他的壯烈犧牲,特批在原籍建專祠。現改為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


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

製陶的堆花裝飾手藝

潛廬大廳

留耕草堂又叫潛廬,既是一座獨立的前堂後園的私家別墅園林,也是旁邊楊延俊祠的後花園。楊延俊與李鴻章是同時代人,賜進士出身,曾任山東肥城縣知縣。楊延俊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而其後花園潛廬則在光緒八年(1882年)才開始興建。門廳內懸掛的潛廬匾額由清末秀才許國鳳在1926年題寫,匾為新匾,字當是原書。這許國鳳沒有很大的名氣,但他的學生錢基博卻是著名的國學大師、教育家,而錢基博的兒子錢鍾書更是一代鴻儒。或許是機緣巧合,許國鳳題寫的這潛廬二字恰好還是錢基博的別號。

潛廬的後花園,是清幽、古木扶疏的精緻小園。有資料顯示,潛廬是惠山古鎮原有眾多私家園林中唯一保持初建狀態的園林,一百多年來的樣貌基本未變

錢武肅王祠,即錢王祠,位於惠山橫街和惠山直街相交的街角,這是惠山古鎮唯一的王祠。

為吳越王錢鏐遷錫後裔在明代始建,後湮沒。清乾隆三年(1738年),錢氏族人錢兆鳳、錢基等人發起重建,次年建成,為浙江錢氏在錫各支的共同宗祠。至清道光、光緒兩朝,達鼎盛。1925年,毀於戰火。1928年,錢氏後人集資再建。1999年,祠堂內的居民被陸續遷出,祠堂得以恢復。現有祠堂共前後三進。

回到惠山橫街與龍頭河交會處,即上、下河塘路口。。。

「千人報德坊」東向正對龍頭河,四柱石坊。始建於明萬曆,為湖廣提學副使鄒迪光(愚公谷主人)所立,目前的牌坊為原址重建


東向題巖壑夔龍” 

西向題人傑地靈

惠山的豆腐花很有名氣,尤其位在橫街13號的惠山的豆腐花更是人氣強強滾。吃客爆多,座無虛席。買到一碗,和當地人一般,就在「千人報德坊」旁,站著吃。豆腐花就是一種鹹豆花,裡面有加料。

惠麓鍾靈位於通惠西路與惠山橫街交會處。牌坊橫額惠麓鐘靈,是民國十九年馬寅初先生所題。另一面題“三吳勝跡”

走出惠麓鍾靈牌樓,結束惠山古鎮景區的遊覽。向右轉有公車站,搭公車回旅館。惠山古鎮景區範圍很大,景點又多,惠山和錫山沒時間上去。能在大半天內看這麼多景點,已著實不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