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D5 2018/9/18 揚州3-瘦西湖

走出大明寺,跨過平山堂東路,就是瘦西湖的水系。沿著湖邊步道向東行,會路過下面幾處景點
 鑒真廣場的碼頭旁
揚州革命烈士陵園
雙峰雲棧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清朝乾隆年間《瘦西湖園林名勝圖》、李鬥的《揚州畫舫錄》均有記載。
雙峰雲棧,緊臨揚州革命烈士陵園。位於蜀岡三峰中的東峰和中峰之間,利用兩側的山石峭壁以及南北地勢的高差,形成瀑布疊水景觀
臨湖的水榭
山牆上的垂脊和正屋上的中脊都採鏤空的花飾
觀音山禪寺
唐城遺址博物館
唐代揚州城以蜀岡上下分為子城和羅城,蜀岡上為子城,亦稱「衙城」或「牙城」,為官衙府署所在地;蜀岡下為羅城,老百姓生活居住的地方,還有工商業區,即瘦西湖所在地。唐城遺址,指的就是「子城」。
上列景點皆是過門而不入,除此之外,瘦西湖周邊還有宋夾城公園,時間有限,只能割捨,先選較具代表性且有興趣的景點參觀
瘦西湖
開放時間06:30-17:30
門票的價格依月份有差別,也可買套票,60歲以上老人享有半價優惠,詳情請看官網
瘦西湖簡介
瘦西湖其實是揚州城外一條較寬的河道,原是唐羅城、宋大城的護城河遺蹟,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岡腳下,明清時期,許多富甲天下的鹽業巨子紛紛在沿河兩岸,不惜重金聘請造園名家擘畫經營 ,構築水上園林。乾隆極盛時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均六次南巡來此,對這裡的景色讚賞有加。
嘉慶二十年(1815年)後,揚州鹽業衰退,湖上園林也逐漸蕭條荒廢。此後這裡又經歷了太平天國時期的戰亂,殘破不堪,光緒年間恢復了一小部分五亭橋,小金山。1980年代之後才逐漸恢復各景點。
瘦西湖名稱由來: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詩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揮金如土的詩作:「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瘦西湖北門;由北門進,南門出;瘦西湖還有西門及東門出入口
瘦西湖書畫院
瘦西湖書畫院
九曲池上搭建的九曲橋
長廊中的樑上掛著古代堪稱廉政的官員故實,算是一種廉政教育宣傳
九曲池上的長廊
醉吟亭
楹聯:芳園醉散花盈袖,幽徑吟歸月在帷。出自崔致遠《成名後酬進士田仁義見贈》
品泉軒
建在瘦西湖九曲池邊上的庭園建築,有廳有亭,有樹有竹。後來是藝術家創作室,現為花文化展示館
瘦西湖書畫院九曲池的池水、荷葉、亭榭、小橋,另借景棲靈塔,這就是我自北門踏入瘦西湖第一眼所見的景觀
宋井
 位於唐代西城門遺址東北處,這口宋井是南宋遺構,考古人員曾在井中挖掘出元代「樞府瓷器」碎片,同時發現鎏金的元代髮簪
水系微縮景觀園
複製了京杭大運河水系、長江水系和瘦西湖水系三大水系
縮小複製揚州的一些精華景點,袖珍化地呈現,有棲靈塔、蜀岡、瘦西湖隧道、五亭橋、白塔等多個景點
袖珍型的潤揚大橋,彷若來到「長江岸邊」,大橋一半為斜拉結構,另一半為懸索結構,與原版大橋相契合

五亭橋

小雙峰雲棧
站在園區制高點的棲靈塔塔基上,可以俯看園區全景
回頭一看,大明寺的棲靈塔就近在眼前
「棲靈塔」塔基
或許就是利用借景的造園技藝,將真正的棲靈塔完全「借到」這裡來,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周邊的景點,因此在這裡,人工堆砌了12.8公尺高的『蜀岡』,再把塔基建在最高點,站在塔基附近拍照,可以直接『借來』大明寺的棲靈塔。」
五亭橋+白塔;白塔不是白色的,而是綠色的
五亭橋+小金山;彎曲水道上,有座種滿小松樹的小島,它就是代表瘦西湖中的小金山
春流畫舫景區
 又是借景大明寺的棲靈塔與近處的春流畫舫、梳粧臺以及小吹台(四孔亭),構成一幅美麗畫面
在垂柳吹拂下,顯得素淨的小吹台
小吹台前的小徑,橘色小花燦然盛開
隔湖遙望對岸的梳粧臺及畫舫碼頭
梳粧臺與探出頭的棲靈塔
在小吹台拍到美麗的框景
自小吹台回看前方小徑
在小吹台玩框景照,玩的不亦樂乎
小吹台附近景觀,美不勝收
蜀岡朝旭 

 來春堂與刻有「蜀岡朝旭」的白色矮垣
蜀岡朝旭,又名蜀岡晚照,清乾隆時按察史李志勳的別墅,築有別日軒、眺聽煙霞、月地雪階等名勝,後經過臨潼張緒重建,形成了“園前以石勝,後以竹勝,中以水勝”的景致。《廣陵名勝圖記》稱其“近蜀岡,初日照萬松間,如浮金疊翠。”舊景無存,今景是在其舊址上重建。
蜀岡朝旭前的湖景
醉月飛瓊
當時走過這片像城牆的過道時,不明就裡,如今整理這篇幅時,google網誌才知是走在青磚砌成的仿唐水城門上,城門洞上方書有“醉月飛瓊”四個大字。
經過一處花圃,木格架上「閒庭信步」四字草書,讓我按下快門,畫面左側有牧童在橫臥的水牛吹笛的雕塑
波斯菊? 瘦西湖處處皆景
唐羅城楊庄西門遺址
唐羅城西門遺址鄰近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壁流淙」,以玻璃罩防護城牆遺蹟
楊莊西門(即唐羅城楊莊西門遺址)位於唐羅城西城垣北端。城門為一門一洞形制,始築於唐代,沿用至五代。唐遺蹟保存較好,城牆底寬12米,保存高度1.5米,主門道寬4.8米,南、北馬道均寬2.7
玻璃罩內,不同的區域分別標註著「羅城馬道」「唐代羅城前期城牆」「唐代羅城後期城牆」等
唐羅城後期城牆
唐羅城前期城牆
唐羅城西門遺址
 
唐代、宋代與明清時期的揚州城(擷取自網路)
唐揚州城池圖
疏林觀風
進入2013年國際盆景大會場地,在四面環水的島狀區域,取名疏林觀風;入口處聳立紀念字樣的石碑
韓國濟州島守護神,由韓國思索之苑贈送
在疏林觀風的紀念島上可以看盡環繞水域上如盆景般的小嶼
疏林觀風與揚派盆景博物館的戶外展示區相通
揚派盆景博物館
 進入揚派盆景博物館
揚派盆景是中國樹樁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其特點是“蒼古清秀,靈巧飄逸” 
盆景與框景結合,相得益彰
進入揚派盆景博物館的室內展區
室內展區
盆景與花窗
揚派盆景博物館的正門
走出揚派盆景博物館,持續盆景之美
有如立體的仙山勝境(如果盆內滿溢水,更能造就山高水深的意境)
名為雲壑松風,令人聯想到北宋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只有一字之差
萬花園景區之錦泉花嶼
 扇面形的綠雲亭
首次看到銀杏果實,很新奇
錦泉花嶼是瘦西湖萬花園的主要景點,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原為乾隆年間刑部郎中吳山玉的別墅,後歸知府張正治所有。園分東西兩岸,中間有水相隔,水中雙泉浮動,波紋粼粼,故又名花嶼雙泉。主要的亭臺樓閣有清遠堂、幽篁館、碧雲亭、春雨亭等,而且這些廳堂亭廊,景景相連
幽篁館古琴社
春雨亭
幽篁館外滿栽翠竹,亭臺樓閣碧水倚傍
復建後,錦泉花嶼新設水上牌樓
碧雲亭
水上牌樓,右側為碧雲亭
主廳清遠堂
蜿蜒高低曲廊
景景相連,石蒜花點綴其間,煞是好看
蕭竹軒()與錦雲軒()
 
 藤花書屋
香雪亭
石蒜花開得燦爛
萬花園景區之石壁流淙
前往石壁流淙園之前,經過此瀑布區,但不知其確切的景點名稱
站在不知名的瀑布景點區前方
不知名的瀑布景點區前方有座石橋
石壁流淙園在清代原是揚州鹽商徐贊侯別墅。1765年乾隆賜名水竹居,水竹居後廢。2007年修復並開放石壁流淙。石壁流淙園內,疊石為山,形如峻峭的石壁,導引多股泉水,從幾處石壁頂部,奔騰下泄如瀑布,注入湖中。園內有長廊長堤,六角亭,還有水竹居、閬風堂、叢碧山房、清妍室等建築。
石壁流淙,景點以疊石假山與建築相融合,所謂,是指水攢集在高處瀉下形成瀑布景觀。
這懸瀑落下聲響似驚雷,水花向四面飛濺,蔚為壯觀
這些疊石假山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兆楨設計,其原型出自《揚州畫舫錄》記載
有棧道通行於疊石假山間
有橋可行走至對岸
園內長廊可通往他處
走到對岸,隔湖觀看石壁流淙 
 左側為水竹居
新建水竹居以乾隆詩中的兩句「水色清依榻,竹聲涼入窗」作對聯。紅學專家曾指出,《紅樓夢》中最主要的場景—怡紅院的內景和瀟湘館的外景,就是以揚州的水竹居為藍本而寫的,由此可見歷史上揚州園林的盛名。
水竹居與閬風堂間的石壁流淙
閬風堂,左右一副對聯寫道:紅桃綠柳垂檐向;碧石青苔滿樹陰
過水廊不遠有一院落,院中靜香書齋,面對池塘,左右一副對聯寫道:「飛塔雲霄半,書齋竹林中」。
遊客喜歡爬高高拍照
 
「春江花月夜 唯美揚州」實景演出的觀眾席
「春江花月夜 唯美揚州」實景演出的場地
簪花亭
「四相簪花」故事中的四位北宋宰相,王珪、王安石、陳升之、韓琦
簪花亭
洛春堂
曾為舊揚州的名勝,後隨著瘦西湖擴建被移用至此。《平山攬勝志》有:“故以花名堂,顏曰'洛春',以為花之娛人,處處如洛之春也”。《揚州畫舫錄》曰:“洛春之名,蓋以歐公《花品敘》有'洛陽牡丹 天下第一'之語,因有今名。”
洛春堂內主廳有抱柱懸掛元人吳澄撰之楹聯:風前月下妖嬈態,天上人間富貴花
洛春堂前的水景
二十四橋景點
 二十四橋景區包括主體建築的熙春台、玲瓏花界、小李將軍畫本、望春樓和二十四橋。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都處在湖面的轉折處。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圮於荒煙衰草,現今二十四橋是一座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三折平橋和吹簫亭相連而成的組合橋
二十四橋,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台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遺留下的柱基
落帆棧道
熙春台,位於二十四橋橋畔
乾隆六十年李斗在《揚州畫舫錄》記載,熙春台原在新河曲處,與蓮花橋相對,相傳當年揚州鹽商汪氏曾為乾隆祝壽而建,所以又稱春台祝壽”。所有建築的瓦頂全用綠琉璃筒瓦,與遠處五亭橋的黃瓦朱棟,白塔的玉體金頂相映成趣。
近年復建的春台祝壽,是二層建築,與李斗書中插圖相似,但將第二層稱為熙春台。第一層金字匾額為「春台祝壽」,左右對聯;「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 有人吹到月三更」
熙春台東北隅的十字閣角樓,有長廊相接
由熙春台看二十四橋
熙春台前,畫舫碼頭;畫面左側建築,前為小李將軍畫本,後為望春樓
湖面漂浮著看似是為黑天鵝打造的浮動補給站,很有愛!
繞過十字閣角樓,走過這九曲橋,進入另一個景區
古色古香的瘦西湖郵局
玲瓏花界

 玲瓏花界以栽種芍藥牡丹為特色。但時序進入秋天,眼前所見是遍地開花的石蒜花

五亭橋
五亭橋在望
對岸為林香榭,即香粉館
瘦西湖雖一步一景,但類似的湖景相似度高且多,看多了,有點眼睛疲勞
五亭橋原是清代徽州歙縣鹽商黃履暹在揚州的別墅「四橋煙雨」中的蓮花橋,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因建於蓮花堤上,所以又叫蓮花橋。蓮花橋上築五座琉璃瓦亭,橋下有四翼,每翼各開三個半圓形橋孔,橋正中開一大半圓形橋孔,兩邊各開四分之一圓扇形孔,總共十五卷洞。月滿時,每洞各銜一月,倒掛湖中,金色蕩漾
五亭橋下的蓮花
登上五亭橋,中央懸匾蓮花橋
五亭橋上看湖景
鳧莊
建於1921年,是揚州鄉紳陳臣朔的別墅,因其形狀似浮於湖面的野鴨子而得名
五亭橋上俯瞰鳧莊
鳧莊之勝在環于水而又鳧于水,反映出當時的園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這裡有平臺雕欄,可以露天而坐,憑水而眺。西側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於此仰視橋亭之美,俯視游魚之樂
遠眺釣魚台浮沉在湖上
水雲勝概
水雲勝概 
 玉版橋,歷史不詳,據說是仿北京玉帶橋修建
湖上草堂
位於小金山西麓,枯木逢春南側,坐東朝西,敞廳三楹,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
堂內正中懸湖上艸堂匾,由嘉慶年間揚州知府伊秉綬手書。伊秉綬曾作爲揚州知府,文采風流,揚州人將其與在揚州理過政的宋代文章太守歐陽修、蘇東坡並稱三賢 
堂前平臺鋪青石,三面圍以白石矮欄,欄板上刻有博古圖紋,柱頭雕有石獅。欄外臨水處是碼頭,有畫舫來往停泊。
此紅橋可往小金山
小金山


小金山院內有名的鐘乳石石盆,此為北宋花石綱遺物
小金山院內二株百年銀杏
枯木逢春
原是唐代一株銀杏,後來遭雷擊劈斷,在上面重植凌宵,攀援而上,每到春末夏初,花紅葉茂。遠遠看去,以為樹又活了,正所謂“化腐朽為神奇”,故取名為“枯木逢春”。
背後的建築風亭位於小金山頂上,是瘦西湖的至高點。也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所說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頗得宜的地方。”
釣魚臺

釣魚台,又叫吹台,是吹奏絲竹之地。傳說乾隆帝曾在此釣魚,但久未見魚兒上鉤,於是當地鹽商派人潛入水中,將鮮活的龍魚掛於魚鈎之上,藉此博取乾隆龍心大悅,釣魚台由此而得名
釣魚臺巧妙地運用了“框景”手法,成為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經典之作。可將五亭橋與白塔同框入鏡
台吹石碑
再現紅橋,兩岸垂柳間一抹紅
遠眺釣魚臺
釣魚臺三面臨水,重簷四角,東、南、北面有磚砌圓洞
成排的電動遊船
法海寺與白塔一夜造塔
法海寺簡介
法海寺 
 白塔簡介
白塔
建於清乾隆49年間。磚石結構,外敷白堊,形制仿京城北海喇嘛塔,而稍見清瘦修長。底層為方形台基,四周圍有欄板。前置小台,塔北及兩側皆築階梯,可以登人。基座中央是磚雕須彌座,每面各有3個小龕,雕十二生肖像。座上有承托塔身的覆蓮座與金剛圈。中層為龕室,形如古瓶,南面設"眼光門",內供白衣大士像。上層為圓錐形塔刹,有13層瘦長的圓圈,象徵佛教"十三天"。刹頂置六角形寶蓋,角懸風鈴,上托銅質葫蘆塔頂。
白塔下,刻寫白塔晴雲” 
徐園
桃花塢
徐園在瘦西湖長堤春柳之北,原址為清初韓園桃花塢。民國四年(1915)為紀念辛亥革命時期的烈士徐寶山軍長,構建徐寶山祠堂,名為徐園。徐園小巧玲瓏。每逢秋季,揚州市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在徐園舉行。徐園牌匾中的園字寫法詭異,為一個方框包裹一個虎字。相傳徐寶山當時請一位著名書法家吉亮工幫忙題字,但吉亮工瞧不起徐寶山一介軍閥,再三推託。徐寶山於是藉故將吉亮工灌醉,進而求字,吉亮工寫至一半猛然酒醒,在寫到「園」字時,把框裡的「袁」字寫得像個「虎」,然後再將外框一繞,有暗諷徐老虎是困獸之意
園中有黃石疊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內有池塘,池水與湖水相通
羊公片石石碑
聽鸝館
取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之意,而得名。
聽鸝館前陳列鐵鑊兩具,相傳為南朝簫梁時鎮水之物
立有《鐵鑊記》碑文,相傳是南朝梁時期的遺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徐園內的池塘
徐園與小金山間的小紅橋
徐園內的湖石
自南門離開
在瘦西湖閒逛歷時近4小時,仍未看盡。看到別人的網誌始知瘦西湖逐年在擴編和擴建,例如萬花園就是在2007年被整併。園區內不光是秀美的湖景,親臨一遊,才知也是唐代羅城遺址所在地,有了歷史背景的加持,可看性更是大大提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