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總統府建築群,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為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
明朝初年,這裡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為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也是江甯織造府的一部分。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處為“行宮”。太平天國時期,天王洪秀全在此興建規模宏大的天朝宮殿,時間長達11年之久。此後,曾國藩又在此處重建兩江總督署。林則徐、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清朝重臣均在此就任過兩江總督。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這裡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後的15年間,則作為副總統府等機構;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這裡成為國民政府辦公地;抗日戰爭期間,這裡先後淪為日軍機關和汪偽政權機構所在地。抗戰勝利後,這裡仍為國民政府和總統府的辦公地。
今天的南京總統府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分三個參觀區域:中區(中軸線)主要有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有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西花園、孫中山起居室以及參謀本部等;東區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馬廄和東花園等。在三個參觀區域中,又分佈著總統府文物史料、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太平天國、清兩江總督署等十多個文物史料和復原陳列。<摘錄自網路>
交通:地鐵2號線、3號線至大行宮站下
地址:南京長江路292號
門票:40元;老人優惠價:20元
自助講解器 20元/台;押金 200元,使用時限為2.5小時,每超過半小時加收5元
▲總統府空拍照,翻拍自中華門藏兵洞展間的看板
總統府門樓
總統府的標志性建築。原址爲清兩江總督署轅門。太平天國時期爲天朝宮殿“真神榮光門”(又稱“皇天門”或“鳳門”)。國民政府成立後,於1929年12月拆除兩江總督署轅門後新建了這座門樓。設計者姚彬。
▲大門南立面是八根愛奧尼亞立柱,並鐫有巴羅克線條;南側是三樘拱形連頂鏤空鐵門,每拱兩扇,向內開啓,塗黑漆,中鍍飛金,鉸鏈、插銷、鐵鎖、暗扣等五金大件從法國進口。北側是方形,寓意“外圓內方”,又含“天圓地方”之意。門前一對石獅是清兩江總督署轅門的遺物。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後,日軍在大門前舉行了入城式,並在門側懸掛“中島部隊”和“十六師團部”木牌;繼而成爲僞“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及汪僞政府監察院等機構的大門。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仍作爲國民政府大門。1948年5月“行憲”國大後,即將“國民政府”換裝“總統府”三字。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大門一直在使用。1958年大煉鋼鐵時,大門被拆下回爐,換裝了三扇木門。2003年將鐵門按原樣恢複。<摘錄自網路>
大堂
▲這裡曾是太平天國時期的金龍殿,是洪秀全大朝的地方。1912年孫中山先生原打算在這裡就任臨時大總統,後轉到西暖閣舉行。現在內梁之上懸掛著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字匾額
廳堂牆壁上懸掛有代表總統府歷史的六幅油畫,分別是:天國風雲、敕治兩江、共和肇始、國府西遷、國共和談和熙園曙光。
▲天國風雲: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與清朝政府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
▲進入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前,穿堂的右側牆面上,有個”傳達窗”,夜間時,穿堂門關閉後,窗內點燈,以為內外傳達用
▲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
▲在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可以看到眾多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歷史。可以看到西院的天王宮殿模型,看到仿製的天王府“機密室”,複製了的天王寶座,看到天王書屋,寢宮,同時也可以看到太平軍三年征戰史的歷史資料。
▲天王宮
▲複製天王寶座
▲有天王寶座的大殿是召見群臣,頒佈詔書,議政和舉行重大活動場所
▲天王書房,洪秀全幽處”大內”,鮮出宮門,好弄翰墨
▲天王機密室為洪秀全批閱文書與重臣秘密議政之處
▲天朝宮殿模型
▲洪秀全銅像與龍袍
禮堂
▲二堂(中堂)
▲二堂(中堂)左側可通往禮堂
▲此原為太平天國內宮建築,兩江總督署大堂西暖閣部分,民國時期多次改建,為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1948年蔣中正的總統就職典禮於此舉行
總統府會客室
▲總統府會客室,1917年5月北洋政府副總統馮國璋所建。
▲總統府會客室前的五級台階,即爲國民政主席譚延闓、林森、蔣介石(後稱“總統”),以及行政院、外交部等主官接見外賓時攝影的地方。俗稱“八字廳”。
總統府會客室有東西兩部分,東邊是主席、總統辦公之處。
▲西邊一大間為外賓會客之處,蔣先生曾在此會見各國使節和外賓,如馬歇爾、司徒雷登、魏德邁等。
▲總統府會客室
▲先鋒文史書店在總統府的分店,因施工未開放
總統府文物史料陳列
▲二堂與總統府文物史料陳列館有廊道相連
▲總統府文物史料陳列館有拱門式的西式門廊
▲門廊的鑄鐵欄杆
▲第六展廳展示1948年5月20日剛當選總統的蔣中正與蔣夫人同副總統李宗仁與其夫人在總統府禮堂交談的照片和複製的蠟像,但多出來的一位女士不知何許人?
陳列館內以文字看板述說國民政府奠都南京,軍人干政,設立五院,施行訓政,主張安內攘外,討伐軍閥各派系,竟置民族安危於不顧,以致釀成淪陷於日軍侵華;1945年抗日戰爭獲勝,還都改制,競選總統,對國民政府這一段黑歷史多所批判
民國政要文物捐贈展
▲看板提到”中華民國的歷史在大陸留下深刻的印記。。。”,表示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蔣夫人106歲生日的慶祝活動;夫人享年106歲,於2003年10月24日過世
▲蔣先生的外姪孫女蔣孝明於2012年將蔣夫人旗袍和坎肩贈予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收藏
▲館方特頒收藏證書予蔣孝明
▲2012年在紐約舉行的蔣夫人旗袍捐贈儀式,圖中右三為蔣孝明
▲另一張旗袍捐贈儀式照片,圖中右二為蔣孝明
▲蔣夫人圖畫冊
▲2012年為蔣夫人慶生的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北美同學分會
▲蔣夫人積極籌辦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總統府辦公樓(子超樓)
▲子超樓位於總統府中軸線北端,是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建,林森字子超,且任國民政府主席時間最長,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子超樓”。1934年開工興建,至1935年底完工,1936年初正式啓用。中國新民族建築,又稱現代建築。爲典型的民國公共行政建築。設計者虞炳烈。
▲樓前兩棵雪松,爲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手植。樹苗從印度進口,價格昂貴,以寸計金。
1937年12月日軍侵佔南京,此樓被日軍中島部隊和十六師團佔用。1938年3月成爲僞維新政府行政院辦公樓。1940年3月汪僞政府成立後,爲僞立法院、監察院等辦公機構辦公場所。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由重慶“還都”南京,此樓先後作爲國民政府和總統府的辦公樓。內設林森的主席辦公室、蔣介石的總統辦公室、李宗仁的副總統辦公室、秘書長辦公室,以及國務會議廳等。
一樓到三樓對外開放,這裡有正副總統的辦公處,看一下當年蔣介石在此辦公時的環境,想像一下辦公時指點江山的豪氣。二層是總統府的樞要之地,遊人可以一窺蔣介石辦公室的樣貌。
▲文書局
又稱第一局,下設七科一室,隸屬於國民政府文官處,總統府成立後,取消文官處,該局直屬總統府秘書長領導,主要掌管總統府法令文告之宣達,文稿擬撰,翻譯,編審,文件保管與收發
▲文書副局長及秘書辦公室
▲秘書長辦公室
1948年5月「行憲國大」後,總統府取消文官處,增設秘書長一職,分管文書局、政務局、印鑄局。主要負責綜理總統府日常事務,指揮監督府內所屬職員,擔負擬撰重要文稿,承辦特別事項等。秘書長先後由吳鼎昌、昊忠信、翁文灝擔任。
▲文書局長辦公室
文書局局長為文書局主官,直屬秘書長領導,屬下有170多人。
▲副總統辦公室
1930年代,此三間朝北房間為國民政府文官處辦公室。1948年「行憲國大」,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即做為副總統辦公室
▲總統辦公室
1936年,此三間朝南房間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辦公室。1948年「行憲國大」,蔣中正當選總統,故改稱總統辦公室
▲總統辦公樓電梯
這部電梯由美國OTIS奧的斯公司生產,是當時最先進的電梯。林森、蔣中正、李宗仁等都曾乘坐過這部電梯
▲總統府辦公樓(子超樓)是中軸線上的最後一棟建物,其走廊前有座噴水池
總統府防空洞
▲總統府防空洞入口,外觀如同水泥屋,與在台灣看到的防空洞長得不一樣,很容易錯認
▲總統府防空洞側面及背面
總統府防空洞。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爆發後,日軍飛機經常襲擾南京。當時民國政府缺乏防空力量,所以建造民國政府辦公樓時,同時建造了這座地下室。這個建築全部由鋼筋水泥澆築而成,水電通風一應俱全。頂層厚數米,能抵抗重磅炸彈的轟炸。
地下室距主席辦公室僅十幾米,這樣在日軍轟炸時比較容易疏散。但是在日軍占領南京前,國民政府就已經西遷了,因此這個防空洞並沒有被使用。
▲總統府防空洞入口很容易走過錯過,我是走回頭路,才找到的
▲畫面左方應該是總統府後車庫,朱門黃牆,一層車庫共7個車位,上層是工友宿舍
行政院
建於1920年代,”行政院”三字為國民政府主席,後任行政院長的譚延闓所題。行政院為國民政府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8年10月25日,掌理內政、外交、財經、軍政、文教等事務
分行政院 (北樓)與行政院 (南樓)
▲行政院 (北樓)
▲國民政府行政院辦公廳(南樓),現作為行政院文物史料陳列,樓內設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政務處長辦公室,以及會議室、總辦公廳、稽核室等。
▲復原的辦公室場景,圖左下是原始辦公室場景舊照
▲圖左上,蔣中正所題”清慎勤嚴速”匾額,以及會議室、其他辦公室等
復園(東花園)
復園在清朝時為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時期在這裡建東花園,1864年清軍攻破天京時被毀。國民政府時期,這裡作為行政院的一部分,先後成為國民政府行政院、偽國民政府的鐵道部和交通部、國民政府的社會和地政部的辦公處。2002年根據史料復建了原東花園的一部分,園內現有行政院辦公樓、陶林二公祠、復園、「勛高柱石」碑等諸多景點。
▲復園
▲園中有石舫、亭閣和水池,與遠處高樓形成新舊共融的美感
▲石舫與北廊水榭
▲古井,整個總統府境內共有古井7口
▲水榭的窗如畫框,將戶外景色框成一幅畫,這就是中國園林特有的”借景”手法
▲竹林夾道
兩江總督署史料展
▲兩江總督署大門,門上方有”政肅兩江”匾額
兩江指清代的江南省和江西省,兩江總督政治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權力相當大,此區展示兩江總督官服與部份兩江總督畫像等文物
▲總督的官服
▲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1951年,太平天國起義100周年紀念之際,由郭沫若題書,羅爾綱撰寫碑文,原立於總統府大門外正南照壁前,後來遷於東苑
▲馬廄是清兩江總督署和太平天國時期的馬廄,國民政府和總統府時期,曾作為庫房和總務局交通隊、軍樂隊、警衛隊、清潔隊等機構的營房。此為當年馬廄的復原。
▲陶林二公祠
▲清兩江總督左宗棠為紀念其前任陶澍和林則徐,於光緒九年所建,原祠距總統府東南200公尺處
▲祠內供奉陶澍和林則徐,上有”表忠”匾額
▲順著迴廊前行,可來到勳高柱石碑的小亭子
▲勳高柱石碑
位於總統府復園內。同治九年(1870)年,曾國藩六十大壽,同治親筆御賜“勳高柱石”四字。曾國藩便將御賜四字刻石立于兩江總督府內,並建碑亭。後來,碑亭被毀,石碑遺失,直到1990年在此處民居的牆基處出土,2002年在原址重修碑亭加以保護。
▲行政院消防栓,安裝於1934年國民政府行政院辦公廳大樓興建時
▲沿著小徑,繼續前行
煦園
明朝初年爲漢王府花園,以漢王朱高煦府邸花園,取其名中的“煦”字而得名(一說由清朝大學士英和的字“煦齋”而得名)。清朝爲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建天朝宮殿時予以擴建。因花園位於宮殿西側,又稱“西花園”,與東花園相對稱。清軍破城時被毀,曾國藩于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
煦園爲著名的江南園林,與總統府連爲一體,至今還保留有諸多著名的遺址景點,如石舫不系舟、夕佳樓、忘飛閣、漪瀾閣、印心石屋以及清代碑刻等
▲煦園的入口處,是太湖石堆起的土台小院。很多湖石外形像鯉魚,暗示鯉魚跳龍門,使小院頓生盎然情趣
▲據聞太湖石堆起十二生肖,駑頓的我,無能辨識
▲聽到大陸導遊介紹,這瘦瘦長長的湖石像“壽”字
▲楓橋夜泊詩碑
此碑於1939年,由”維新政府”依原碑(立於蘇州寒山寺)複製後所立
▲方勝亭建於清同治年間,此亭上部為筒瓦雙攢尖套頂,遠看如雙亭並立,側看卻是單亭獨立,故名方勝亭,俗稱鴛鴦亭。
桐音館
中式園林建築。單層歇山式小瓦頂。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因雨水落在梧桐葉上啪啪作響而得名。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也經常在這裏會客。1930—1940年代,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二廳、總統府軍務局長辦公室。
▲曾國藩常在此處與人對弈。桐音館內以蠟像模擬曾國藩弈棋景象
▲桐音館內擺設
石舫(不繫舟)
▲船形若江南花船(一種遊覽時吃船菜聽小曲的船),舫下是青條石的船身,艙為木制,上覆卷棚瓦頂。為總統府內現存最古老建物
太平湖
煦園內有座水池,形狀如巨大的花瓶,所以叫做太平湖。太平湖的南北對景是石舫和漪瀾閣,東西對景是喜上眉梢榭和夕佳樓。
▲隔著太平湖,遠端為漪瀾閣,右為忘飛閣,左為夕佳樓
▲自石舫角度看太平湖
夕佳樓
▲雙層歇山式簷頂,重簷卷棚頂,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取名夕佳,意為黃昏賞景佳地。
樓頂屋脊高高聳起,樓外三面臨水,有走廊環繞,靈秀而雅致。國民政府時期曾是軍委會和總統府軍務局辦公室。
望亭
▲建於清咸豐四年,為太平天國王府望樓。光緒年間重建。因亭內嵌有兩江總督陶澍家鄉<資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圖>,又稱”印心石屋碑亭”
▲<資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圖>,玻璃反射,影像不清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
清朝兩江總督端方曾赴歐洲訪問,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1909年,在總督任上開始建造這一座仿法國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未及竣工,即奉清廷之命赴四川鎮壓革命黨。該建築落成於1910年,即新續任總督(也是末任總督)張人駿任上。因位於總督署西側的西花園,又稱“西花廳”。整幢建築坐北朝南,七開間。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即以此為大總統辦公室。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前的孫先生坐像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
▲小會議室
▲孫中山辦公室(三張照片拼接而成)
▲孫中山臨時休息室
▲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建於1920年代末期,內有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展覽
▲1912年是個重要的年度,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政府成立中華民國第一個亞洲的民主共和國。而總統府旁邊,有個時尚的餐廳區,稱為1912,應該就是由此而來
▲1912年1月1日舉行孫中山就職典禮上,參與的國內外嘉賓;但對照舊照,好像製作的蠟像少了些人,連孫中山本尊也不見
又,早期中華民國國旗是五色旗,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象徵中國五大族群
▲域多利致公黨等致孫中山函(左);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右)
▲”共和肇始”畫像,孫中山左邊的是黃興,蓄鬍與魁偉身材,容易辨識
▲老照片
▲民國時期服裝,孫中山穿過的款式,又稱” 中山裝”,很*腿。蔣中正也常穿
▲民國成立,要剪掉滿清時代的髮辮,也要換裝
▲自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可向外看到博愛湖
▲博愛湖位於總統府西北方
孫中山起居室
▲建於1909年,原為清兩江總都高級幕僚的住所。1912年1-4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期間的起居室
▲院子內,一對漢白玉金魚缸為海外華僑贈給孫中山的
▲樓上是臥室和辦公室,樓下是會客室和餐廳,另有侍衛室(圖右下)和廚房。長子孫科、孫中山夫人盧慕貞攜女孫娫、孫婉來到南京時,也在這裡與孫中山共同生活。3月25日盧夫人離開南京,兩女托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靄齡照看。直至4月3日孫中山離任。
▲曾國藩故居及家風圖片史料展
漪瀾閣
曾作爲太平天國天朝宮殿機密房。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也曾在此辦公會客。1930—1940年代,先後作爲國民政府高參室、參謀本部和總統府軍務局的辦公處。
▲漪瀾閣以兩座石拱小橋與岸相接
▲漪瀾閣單層歇山頂。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閣頂飛簷掛角,屋脊正中有一瓷葫蘆瓶,傳爲盛水容器,爲鎮火之寶物。又名“漪瀾堂”或“水民雙鑒之軒”。古代以水爲“鑒”,寓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漪瀾閣廳堂
▲漪瀾閣四面環水,石欄環繞,八隻憨態可掬的小石獅盤坐欄上
忘飛閣
忘飛閣單層歇山頂,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曾是國民政府軍委會和總統府軍各局辦公室。
▲太平湖,左側忘飛閣,高樓群建築為遠景
▲由構築精巧的三楹小屋組成,正中一間伸入水中,三面臨水迎風,又稱“水榭”。因景致優美,飛禽水鳥到此往往“樂而忘飛”。
▲由忘飛閣望向夕佳樓
綸音碑
▲「綸音」意為皇帝詔令,原碑額裝在洪秀全所立「御碑」之頂,現碑額為1980年複製
印心石屋碑
▲印心石屋碑,藏於石群中
▲印心石屋碑是道光皇帝賜給兩江總督陶澍,而陶澍將此四字刻石立碑於衙署內
▲印心石亭內有太湖石
▲自印心石亭內的太湖石洞中,看石舫
▲家鄉 鄉愁:蔣介石日記裡的溪口展
隨著蔣介石日記及其相關檔案的陸續解密,引發了史學界和廣大公眾的濃厚興趣。本次展覽主要依據蔣介石日記以及《蔣公介石年譜初稿》等檔案資料整理歸納形成。
展覽分為:年少頑梗 就讀鄉鄰;投身反清 常伴慈母;東征北伐 借景寄情;主政南京 造福桑梓;國破家碎 遙思故鄉;下野歸裡 遍訪舊跡六個部分,力求通過歷史圖片,解讀蔣介石日記和回憶中的溪口,考證其在故鄉的行蹤和家鄉情結。
▲總統府出口在西區,經過煦園出府。在小院中又見到林則徐塑像,打造出禁毒先驅的形象
參觀時間歷時近3小時,因為超過半小時,租借的語音導覽器多付了5元
。。。待續 南京博物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