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園
地址:南京市瞻園路128號(夫子廟西)
交通:
地鐵1號線三山街下
地鐵3號線夫子廟站
門票:
白天票價30元(不含導覽);40元(包括導覽);夜遊70元;有半價老人票
開放時間:
白天08:00-17:30;夜場 17:30-20:30
瞻園始建於明初嘉靖年間,朱元璋統一天下後,念及中山王徐達沒有府邸花園,所以賜建瞻園,不過當時稱”西圃”,並不叫瞻園,後來清朝乾隆下江南,來到江南,題了"瞻望玉堂"四字,此後便得了瞻園之名。太平天國時期為東王楊秀清王府。
瞻園分為東西兩部分,園林在西,又分為東(盆景園和水院)、西(西園)、北(北部新園)三個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的區域。展覽館則在東
▲自西門進入瞻園
因自西門進入,所以遊走園林中的水池是由北往南而行
▲逐月樓位於池北的兩層單檐歇山頂樓閣,是這一區域的最高建築,賞月得天獨厚,故名「逐月樓」
▲由環碧山房向東拍攝水池,右側為船舫,左側為春波亭,一亭,一舫相對望
▲船舫,舫內懸掛「盈盈一水間」匾額
▲春波亭為單檐攢尖頂樣式
瞻園東半部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陳列有天父上帝玉壟、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寶劍、原刻本官書《欽定士階條例》等珍貴歷史文物。
園林風格布景,浸潤著古時園主人及舊時文人士大夫「天人合一、虛靜淡泊」的隱逸思想。
瞻園東部的南半部分是“太平天國歷史紀念館”,北半部分是“清布政使衙署史料展”、“明中山王徐達史料展”和“羅爾綱史學館”
▲走過梅花形洞門,為明志樓前的院落
▲明志樓,曾是江寧布政使司署,現在作為“清江寧布政使衙署史料展”。這裡曾是衙署的附屬用房
▲江寧布政使司署木牌坊矗立在明志樓前,這裡是復建的院落
清江寧布政使衙署史料展
▲前言提到”入清鼎革,瞻園先後為江南布政使、安徽布政使和江寧布政使衙署所在地。。。”
▲年希堯
在瞻園做為布政使衙署的兩百年多間,清政府先後任命147位布政使,都是曾在歷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名人,年希堯即其一
▲年窯瓷器(仿製品),年希堯曾任景德鎮御窰廠督陶官,達十年之久
▲清代時期,布政使衙署的名臣顯宦在瞻園留下的足跡
▲李瑞清像,為張大千老師,曾任江寧布政使
▲李瑞清書對聯,張大千的書法深受其影響,展現抖動用筆
▲文苑名流 詩畫留芳;除了名臣顯宦,更有許多文人墨客在這裡盤垣雅集,留下大量書畫佳作、詩賦名篇。
▲徐達宅園在清代改置藩署
明中山王徐達文物史料展
▲ 延安殿內設明中山王徐達文物史料展
▲明朝 魏國公年表,徐達諡號為中山武寧王,其子徐輝祖(第2代)諡號為魏國公,自此魏國公諡號延續至第11代
▲明朝 中山王徐達墓
▲洪武14年,徐達奉旨建關設衛,並命名為”山海關”,以拱衛京師
▲對徐達一生的評價
▲徐達生平簡介和瞻園簡史
▲延安殿內四周配以八幅巨型工筆重彩磨漆壁畫,展示徐達“仗劍從軍”、“從取集慶”、“大戰鄱陽”、“平定姑蘇”、“克復大都”、“決勝漠北”、“歲鎮于燕”、“御賜甲第”的人生履歷
東側,還有一個南北四進的院落,自北而南為景徐堂、甘棠樓、素心齋和醉墨山房。這些廳堂都大門緊閉
▲景徐堂
▲景徐堂前的雪浪石
雪浪石,溶洞、斜紋,隨光線照射和觀察角度不同富於變化,耐人尋味,石上還刻有「東坡居士書」五個字。據史載,蘇軾與雪浪石頗有淵源,曾在貶官失意時於河北定州得到一塊奇石,因其神韻取名「雪浪石」,不僅酷愛,而且將書齋命名為「雪浪齋」。不過蘇軾舊藏的「雪浪石」歷盡滄桑現藏於河北定縣,而且此石上的題款分明缺乏蘇軾書法的神韻,當為後人附會之作。
▲甘棠樓
▲素心齋內設羅爾綱與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太平天國史學家羅爾綱等在1950年主持籌建
▲羅爾綱史學館
▲長廊
▲瞻園為乾隆御题
瞻園以山石取勝,假山是全園的主景和骨幹,全園有北、西、南三座假山。
▲北假山以太湖石堆疊而成,據信為明代遺構
▲北假山,左上為歲寒亭
▲北假山與觀魚亭
與歲寒亭隔池水相望的水榭,凸出於臨水的長廊外,亭內懸有清康有為女弟子蕭嫻題寫的「觀魚」匾額,該亭因此得名「觀魚亭」。觀魚亭入口處右邊牆壁上有一巨形草書「虎字碑」,是王府中珍存著鎮宅之寶。
▲石板曲橋
▲北假山現存題刻字石五塊。西側近水邊一湖石篆題“媧石”
▲北假山可登高賞園
西假山北高南低,以土為主,僅臨池處以湖石駁岸。山上遍植各種樹木,一南一北建有兩座遙相呼應的小亭。
▲北有歲寒亭
▲劉敦楨 “歲寒亭”旁留一古石,於竹石掩映中。石為地殼變化之留存,石理曲折不似湖石以孔洞勝而以奇古為優。石上有古篆“三友石”,系明代原刻。園中置石,以“松、竹、梅”為“歲寒三友”。
▲歲寒亭前的一小片窪地被稱作「梅花塢」,植有數十株臘梅
▲西假山上的扇亭掩映在樹叢中
▲南有扇亭,顧名思義,是座扇面形的亭子
▲池中黑天鵝
▲隔著池水,遠望右側的靜妙堂及其前面的紫藤架,柳樹後面則是太湖石”群玉峰”
▲靜妙堂,面闊三間,硬山頂樣式,正面臨池水建有前廊
▲前廊可觀水池游魚與南假山景色,為觀景西瞻園全貌好去處
▲靜妙堂以東有一幽靜的庭院,院內植有一株明清時期的紫藤,至今樹齡310年
▲由紫藤庭院內的月洞門望出去,有如一幅絕美畫框
宋代花石綱遺物
瞻園路西南側的小庭院內有珍貴的宋代花石綱遺物,桂花園內有”倚雲峰”,而”仙人峰”和”招鶴峰”則在海棠院
▲在二棵桂花樹中的“倚雲峰”,高大聳立卻不失瘦勁,甚而略有婀娜之意。湖石漏透易,高大則難。一則發現不易,二則挖掘或出水及運輸更不易。因此劉敦楨先生特置小院獨供此峰,可謂深知其珍貴。峰石身上刻“倚雲峰”三字,字體孱弱,字口淺薄,毫無包漿,明顯新刻
▲”仙人峰” 在海棠樹旁,整塊峰石面貌拙秀並存,漏透不足,列中品則可,躋身“江南五大名石”似有所勉強。至於宋代花石綱之說,更是可以一笑置之。天下但凡有美湖石,都會與“花石綱”沾上邊。
▲碎石小路對面,則為高達3.6公尺,又高又大的明代太湖石石峰,被命為“招鶴峰”,正面經人工修整打磨,雕簡筆海水卷浪紋,寓“壽山福海”之意。
▲瞻園西南側的小庭院
▲“靜妙堂”北側,紫藤架前面的廣庭闊地上,倚靠梧桐樹立著一太湖石,挺拔峭立,這就是”群玉峰”
▲這條鋪石小路會穿過盆景園,由此可通往西瞻園的主景區。鋪石帶有各種祈福的圖案
▲一覽閣,右為延暉亭
為二層重檐歇山頂,是水院的最高建築,登臨可賞全院景色,所以有「一覽」之名。
▲一覽閣前為一池碧水,右有迴廊環池,左側為延暉亭。
▲沿岸迴廊依地勢起伏延伸,畫面遠端正中央為碑亭
▲碑亭內牆壁上嵌有清光緒朝江寧布政使黃建莞撰寫的《重修瞻園記》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太平天國歷史陳列》適逢星期一未開放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正對南大門,準備自南門離開
▲南門簷下懸掛“金陵第一園”匾額,為趙朴初所題
在瞻園花了1.5小時,若不是當天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沒開,否則會待的更久。其實寫此文時,發現瞻園的景點有不少遺珠之憾,但凡事盡力就好。
。。。待續 夫子廟景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