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徒步前往下一站—中華門
▲長干橋橫跨秦淮河,過橋即為中華門
▲在長干橋上,隔著秦淮河遠眺大報恩寺塔3399
中華門,古稱聚寶門,為明都城南京的南門,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至明洪武十九年,因形似陶甕,又稱“甕城”,1931年更名為中華門。蔣中正親書“中華門”三個字,今天依然可以從城門上看見。整個城堡。城堡南北長129米,東西寬118米,占地16512平方米,全部建築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作黏合劑,極為堅固。
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門,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稱,城門內設有甕城、券門和藏兵洞。
▲中華門,左有售票亭
門票:50元/人;老人票半價
開放時間:8:30-20:30(中華門段,以實際公告為準)
開放時間:8:30-20:30(中華門段,以實際公告為準)
▲自中華門的南面城門進入
▲藏兵洞
▲藏兵洞洞口
▲藏兵洞內部,整個甕城共有27個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餘人
▲四重門,這種設計可以誘敵進入後,將千斤閘瞬間放下,自藏兵洞殺出伏兵,或是從城上利用高處優勢進行落石,是軍事謀略的應用。
▲今天的四重門,就攝影選景的觀點來看,倒是產生優美的景深效果
中華門第一道城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原建有廡殿式重簷筒瓦頂的鏑樓,但毀於1937年侵華日軍進攻南京時的炮火,現尚存台基殘跡
▲中層為磚石結構,朝內一排 7 個藏兵洞
▲下層中間為甕城甬道,兩側各有 3 個藏兵洞(畫面中,只拍到2個)
▲藏兵洞
▲遇到一群有解說員及法文翻譯員隨行的非洲團,懷疑這群人是來自剛與台灣斷交的坦桑尼亞。巧的是剛好目睹該團一女子往地上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抹拭,很是入境隨俗
▲登上城牆的馬道
▲甕城東西兩側築有斜坡式登城馬道,馬道陡峻壯闊,是戰時運送軍需物資登城的快道,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
▲千斤閘解說
▲每道門內均有可啟動的千斤閘,現閘無存,僅存門閘的石槽
▲藏兵洞有些現在變成展間,展示與中華門有關的歷史文案以及南京景點照片
▲南京城牆照片
▲南京長江大橋
▲頤和路公館區
▲製陶過程
▲南京城牆的南門,稱為”聚寶門”的由來與朱元璋有關
▲聚寶門(中華門)復原模型
▲由此示意圖很清楚可以看出中華門的甕城有三
▲中華門俯瞰及四重門的照片,拍攝於20世紀80年代
▲原始南京城牆的範圍很大,現存斷續片段
▲在城牆上往甕城方向看
▲站在城牆之上欣賞秦淮河風光,遙看新建的大報恩寺塔
▲最外層的城牆上面很廣闊,因為本來有座箭樓,但被燒毀了。也因為如此,可以拍到大報恩寺塔
▲站在城牆之上另一角度看城牆與城牆外的大報恩寺塔
▲城牆上,展示明清時代武器
▲礌石是明朝時期防守城門的武器之一,用青石鑿成大小不一的圓石
▲由城牆往下,走馬道
▲中華門簡介
▲沒拍到中華門正門的鏑樓,此照片擷取自維基
看完了南京城牆的中華門後,搭地鐵轉往另一個城門—玄武門
。。。待續 玄武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