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東關街的路上,經過觀巷的瓊花園
▲瓊花為揚州市花,煙花三月時綻放滿城的瓊花,則被稱作「事紀揚州千古勝,名居天下萬花魁」。而歷史上具說隋煬帝為了看瓊花,可是三下江南呢!
東關古街與城門
是揚州一條著名的仿古老街,西起國慶路,東至東關門、古運河渡口,全長約一點多公里。老街的景點相當的多,我挑了張玉良紀念館和汪氏小苑入內參觀,其他的景點只能過門而不入。然後,自汪氏小苑,沿著東關街直抵東關城門
此為2009年參照宋代《營造法式》,復建城牆及重簷歇山門樓,再現宋代揚州”壯麗壓長淮,形勝絕東南”的雄姿
▲宋代東門城樓考古及復建簡述
▲穿過東關城門,由城外拍下東關城門全景照
▲東關古渡牌坊;過了馬路,就是東關古渡,古代京杭大運河的渡口
▲中國大運河遺產點 揚州古運河
揚州古運河遊船
在東關古渡站搭乘公車25或58或99,在五臺山大橋站下車,接著步行到便益門廣場碼頭搭遊船。本是整點時才會開航,但那天運氣好,抵達時剛好有船。船票60元,由便益門碼頭到南門遺址碼頭(反向搭乘亦可),遊程約30分鐘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縱貫南北,開掘於春秋,完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南起余杭,北到涿郡,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運河揚州段是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揚州古城因古運河而生,是所謂的“運河城”。
▲便益門廣場碼頭
▲普哈丁墓+清真寺
▲普哈丁墓園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的景點之一,是揚州穆斯林為紀念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孫普哈丁所建,普哈丁墓建築主體分為墓園和清真寺兩大部分
▲柳葉橋,橋如其名,如柳葉一般浮在運河水面上
▲大水灣公園,北起柳葉橋,南至徐凝門
▲徐凝門橋橋下
▲揚州渡江橋,昔日簡易木橋變成今日景觀橋
▲這就是乘坐的遊艇
▲南門遺址碼頭
到達南門遺址碼頭,時間還不到3點,於是臨時決定加碼行程,增加吳道台府及其鄰近的朱自清故居
吳道台府
吳道台府,是光緒年間,儀征人吳引孫仿造寧紹道台府所建的宅邸,因為他做過道台的官職,被稱為吳道台府,係揚州唯一浙派建築。
http://www.yzdongguanjie.com/
(此官網虛張聲勢,僅一頁面)
開放時間: 9:00-17:00
門票:
旺季(3月-11月)30元,淡季(12月-次年2月)20元,老人優惠價15元
由南門遺址碼頭無公車可到吳道台府,於是改搭計程車,不但省時,車資也不過9元。大陸的計程車費真的便宜到不可置信的地步
▲蕪園,是吳道台宅第私家花園的東園
▲復建的蕪園中,設立「吳氏四傑」雕像
吳氏四傑是道台兩兄弟吳引孫、吳筠孫孫子輩中譽滿中外的傑出名人
吳征鑒,著名醫學寄生蟲學家昆蟲學家,原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
吳征鎧,著名物理化學家,中科院院士。
吳征鎰,著名植物學家,中科院院士。
吳征鑄,著名劇作家、教育家、文學家。
▲出入口;由內往外拍
院士博物館
▲儀門兩側各立一齊人高的石鼓,門楣上懸掛「院士博物館」牌匾,因為吳道台府現在改設為博物館
▲儀門前的照壁
▲院士博物館設立的前言與跋
馬頭牆
是徽派、贛派建築的重要特徵。明末清初,揚州因為經濟文化發達而聚集了大批來自於徽州的官、儒、商人,他們常年居住在揚州,不僅積聚大量財富,更繁榮了揚州的燦爛文化,投射在建築文化上尤為顯著的就是徽派建築的典型特徵—馬頭牆。
▲在揚州,馬頭牆保存最為完好、構造最為繁複的,非吳道台府莫屬。吳道台的祖籍就是安徽歙縣
轎廳—吳引孫吳筠孫展廳
▲製作成匾額的慈禧懿訓「力矢勤慎」
▲木刻吳引孫任職經歷
▲測海樓修繕前舊貌
▲木刻吳氏宅第的原貌
▲吳引孫簡歷
▲吳筠孫簡歷
愛日軒—吳氏四傑展廳
▲左至右 吳征鎧、吳征鑄(又名吳白匋)、吳征鑒、吳征鎰,吳氏四傑,一時傳為佳話
▲小洋樓
▲觀音堂
▲雙亭
▲庭園的一角
測海樓
▲測海樓上下兩層,實際是吳家的藏書樓,為學深似海、學無止境之意,是晚清海內民間四大藏書樓之一。後來,測海樓的藏書盡皆散失,除少部分流失海外,其餘一部分存北京圖書館,一部分存臺灣
▲有福讀書堂,位於測海樓底層,取有福方讀書之意
在二樓正中位置的正樑上,設有滑輪,而滑輪下方的地板則用一排木柵欄間隔開。原來,這塊地板居然可以活動,用來裝卸。當年,如果有人要借書看,必須先在樓下登記,然後由管理人員上樓檢索,再通過滑輪將書放在一個子裡,拆下活動的地板後,再吊到樓下。<摘錄自網路>
▲無法上二樓參觀,只好拍下一樓的天花板,充當捕捉到將藏書自二樓吊裝到一樓的場景
金魚池
▲在測海樓正對面,是由矩形花崗石砌成的池塘,長方形,四周置鑲花鐵欄杆,池水與宅外水域相通。魚池之大,為揚州之最
▲沿池塘兩側的連廊牆壁上,展示中國多名院士的語錄或座右銘。令人驚豔的是連廊牆壁是高大美觀的馬頭牆
▲沿著池塘兩側的長廊
僅在吳道台府待了15分鐘,看點除了馬頭牆外,個人覺得是普普的景點,之所以被列為江南三大名宅之一不知其賣點在哪? 若拿胡雪巖的宅第來相比實在差太多;至於無錫薛福成故居,因未去過,所以無從比較起
朱自清故居
▲自吳道台府出口出來後,左轉巷子。指示牌很清楚,不一會兒功夫就按圖索驥來到朱自清故居,超乎意料之外的順利,還以為要大費周章穿街走巷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縣,因祖父、父親都定居揚州,本人又畢業於揚州的江蘇省第八中學(今揚州中學),後又在揚州擔任教師,故自稱揚州人。1925年起被聘為清華學校大學部國文教授。現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
他的散文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有《背影》、《荷塘月色》、《綠》等抒情散文,其中《背影》是我在中學讀過的課文,文中寫道他的父親為了給自己買橘子,穿過鐵軌,爬上月臺的背影,很有畫面,事隔多年,書本裡敘述的畫面至今仍躍然紙上。就是因為《背影》,無論如何怎能錯過拜訪所崇拜的偶像作家,其昔日舊居?
▲客廳;朱自清寒暑假時回來居住,1932年與陳竹隱在上海舉行簡單婚禮後回揚州,在此居住十餘天堂屋的正廳為朱家的客廳,兩側東西廂房是朱自清父母及兒女的住處。
▲東廂房,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母親周綺桐臥北床,朱自清的次女朱 先臥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