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6出發日
繼2013年後,第二度來馬祖。2013年與家人同遊往返皆搭台馬輪,6天中以包車方式走訪東引、大坵、南竿、北竿、東西莒,8年後則是隻身搭機前來,僅安排4天,第5天一早班機回台,遊程設定在8年前沒走過或深度旅遊的行程,而最強的動機就是為”藍眼淚”而來
▲松山機場3樓觀景台電梯口的彩繪牆
▲松山機場3樓觀景台
前往松山機場,還鬧了笑話,竟搭捷運至松山站,後來發覺不對,才折返轉搭文湖線至松山機場站。幸好有提早出門,並未影響登機時間。一到機場,被機場內黑壓壓的人群給震呆,等著報到和海關查驗都是長長的人龍,尤其前往澎湖的遊客更是多到爆。
只有立榮航空飛馬祖的南竿和北竿。其實我應安排北竿進,南竿出才是。但機票一票難求,能在出發前二星期訂到,算偷笑了,不多求了。09:15松山起飛,10:30抵達南竿。隨即搭船至北竿,當晚宿北竿塘岐村。
▲南竿機場外的公車站
11:08搭上公車至福澳嶺下車,之後徒步850公尺至南竿福澳港,一路是下坡路段
▲自南竿機場搭公車至福澳嶺下車後,徒步至南竿福澳港,途中遠眺福澳港
▲南竿福澳港
▲12:00自南竿福澳港搭船至北竿白沙港,航程15分鐘
民宿老闆到白沙港接船,我請老闆將我的行李直接送到民宿,而讓我在玉皇廟三太子下車,開啟在北竿的一日行程
北竿一日行程
玉皇廟三太子à坂里天后宮à中澳口公車站,搭車13:00至白沙港à步行至尼姑山à白沙港公車站,搭車15:50至芹壁à步行至橋仔村à19:10搭船夜賞藍眼淚
[玉皇廟三太子]
▲玉皇廟三太子
▲玉皇廟偏殿上方的彩繪
▲玉皇廟三太子誇張的封火山牆
色彩鮮艷的山牆代表閩東建築形式,是馬祖廟宇建築的最大特色。其造形似相連的「人人」形,頭尾向上揚或向前後延伸,有的更具有誇張向天直射之尖角,或中間尖角採圓弧形。這種不同於台灣及大陸廟宇的建築形式,演變到現今,不僅具有防風防火的功能,它豐富多采的樣式,高低錯落起伏的變化,配以牆簷誇張的彎曲,山牆突出天空的特色,也為馬祖創造另類的觀光資源。為節省住宅用地,建構形成出一種天井院村落住宅群體形態。天井院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都將山牆建得高出屋頂,稱為「封火山牆」。
▲玉皇廟三太子主祀神為哪吒三太子,陪祀二郎神、金仙姑、福德正神、魯師尊元、王書記
▲廟內左右各至一頂鑾轎
▲玉皇廟三太子的八角窗
▲廟前的香爐與金爐
▲玉皇廟三太子最令人嘖嘖稱奇的就是廟前一對有如戴太陽眼鏡的石獅子,湊近看,是獅子的眼睛被塗黑
▲站在玉皇廟前,望向碧藍的海岸
坂里天后宮位於玉皇廟三太子斜對面
[坂里天后宮]
▲坂里天后宮入口處的石碑
▲坂里天后宮入口處的一對石獅
▲往南看,這對石獅後方的山頭,也很像一頭匍匐的獅子
▲有著獅子頭造型的小山頭
▲坂里天后宮,牆外有魚形落水口,用來排放雨水(紅色橢圓形框)
▲廟內的媽祖鑾轎
▲坂里天后宮緊鄰坂里沙灘
▲路邊一整排的蔬菜造型Q版人偶,第一個是白菜造型,讓人想到故宮的名品”翠玉白菜”
▲這張照片將獅子型山頭,石獅與黑嘴端鳳頭燕鷗全放在同一個鏡頭
黑嘴端鳳頭燕鷗,連江縣縣鳥,疑為已絕種,是「有瀕臨絕種危險」物種。自命名以來,比較確定的觀察紀錄只有5筆,曾有長達60年時間無人發現,累積的文獻描述也十分有限,神秘的程度不亞於神話中的鳳凰,於是黑嘴端鳳頭燕鷗被國際研究燕鷗的學者形容為「神話之鳥」。
▲獅子型山頭下是廢棄的40據點
▲在40據點上,回望坂里天后宮與坂里沙灘
▲坂里沙灘,再過去是午沙沙灘,背後的山頭則為芹山、壁山、戰爭和平公園所在的山頭,以及隱約可見的螺山
前往尼姑山
▲40據點旁的北竿大道就是「中澳口」公車站牌
在此等候13:00北竿山線,僅一站即到白沙;下車點就在北竿港務大樓旁
▲往尼姑山的入口就在前方的上坡路
▲尼姑山入口旁有座平水尊王廟
▲上坡路段的斜度很大,無法一口氣走完,途中喘口氣,反身望向白沙港及白紗聚落
[尼姑山]
據傳乃緣於古代曾在此建有一尼姑庵,當時並有眾多尼姑居此,因此得名。依當時耆老表示,早期居民曾於尼姑山開墾耕園時,曾挖到廟基,故此說極具可信度。
▲上坡路右側出現階梯時,要右轉走階梯續行
▲階梯的盡頭會連接戰備道路,右轉續行
▲沿路的戰備道路,就是車輛行駛在左右鋪的水泥上,中間為石子路,為的是道路鋪設的成本考量
▲沿途左邊可眺望坂里沙灘、午沙坑道、午沙水庫、午沙沙灘及後面芹山和壁山二座山頭
▲芹山和壁山以及二山山腳下的午沙坑道、午沙水庫、午沙沙灘
▲將左側的海蝕洞鏡頭拉近
▲沿途左邊的另一頭則可眺望蛤利島
▲自階梯上來,走了約12分鐘(13:29),便瞧見眼前有座山頭,山頭上有座方形建物,想必那就是327觀測所
▲有岔路下行到天仙府血將軍(2012年落成)
▲沿途景觀
▲抵達327觀測所,由此上去
▲樓上是327觀測所
▲今日的327觀測所是很好的景觀平台
▲俯瞰白沙港及平水尊王廟
▲鏡頭再向右移,即朝向坂里的方向
▲望向壁山方向,剛走過的天仙府血將軍小廟已成山腳下的小點綴
▲鏡頭內的是蛤利島
▲自另一頭離開,這一面掛著門牌號碼:白沙村84號,一樓做為軍事教練場,二樓則為觀測所
▲左側的這條岔路,彷彿直衝入海
▲雖然當天天氣燥熱,但海天一色的藍搭配草木的綠,一派好景色
▲自階梯上來,走了約40分鐘(13:54),來到雙叉路,右行,龍貓秘境與42據點;左行,蛤利島。先行右
▲畫面盡頭的小島,查了資料,應該是「進嶼」,為南、北竿海域間的無人島,連同瀏泉礁、鐵尖、三連嶼、蛇山、雙子礁、中島、白廟等八座島礁劃入燕鷗保護區。
▲陡降坡道的盡頭是觀景平台,平台上有一涼亭
▲在觀景平台所見無人島「進嶼」更加清晰
▲左側所見,則是蛤利島
▲觀景平台右側為打卡熱點—龍貓秘境;左圖由上往下拍,右圖由下往上拍
龍貓秘境為夾竹桃隧道,花開時節必定美不勝收
▲夾竹桃隧道之後連接新建的水泥階梯直達42據點
▲42據點
▲42據點的圓形碉堡
▲鮮豔的九重葛和牽牛花為頹廢的42據點增添生機
▲42據點旁陡降的石階,應該可通達到海邊。但這一下一上,耗體力,遂放棄
▲折回到雙叉路口,前往蛤利島
蛤利島位於尼姑山東南方一小島,漲潮時與尼姑山以海相隔,退潮時與其相連,先民稱ㄍㄚˇㄌㄞˋ,該名由來已不可考
▲蛤利島似乎近在眼前,其外型似蛤蠣,我想或許因為如此,故得其名
▲前往蛤利島是一條陡坡路,有上有下,很令人心生畏懼
▲終究半途而廢,未能竟功,遠望蛤利島,便折返
▲14:48走回到327觀測所
▲回程,忍不住手癢,再度拍下美景
▲別了,蛤利島,無能親臨
▲返程時,看到眼前一長段上坡路,倒抽一口氣,幸好虛驚一場,因為我忘了下行的階梯在上坡路之前,那繼續直行的上坡路根本可以視而不見
▲這裡就是階梯口(在左側),順著階梯下去即可
▲階梯路,已見白沙港
▲返程時,沒有完全走回頭路,在階梯下來後,折向巷弄,發現佈滿藤蔓的石頭牆面,別有一番自然美
約15:10回到白沙港,而15:50才有公車,於是在北竿港務大樓休息。那時我大有多餘時間處理往後在馬祖三天島際間的船票,但我就是”靠勢”(台語),錯失良機,以為北竿à南竿是大船,不至於客滿,而東莒à南竿是在星期一搭船,應該還好。加上若先預訂船票,不就將行程給定死了,無法隨意彈性做調整。平時現場購買船票應該不是問題,但未料因疫情關係,無法出國,很多人憋不住便轉而蜂擁至離島假出國,另外適逢馬祖藍眼淚觀賞季,遊客量大爆發,機票、住宿不但均不易取得,未料島際間的船票也一票難求,後來怎麼解決,下回分解
。。。待續 北竿2—芹壁村+橋仔村(夜賞藍眼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