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2021/1/23&1/24 鹿港3

 合作社

[三山國王廟]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276


三山國王廟屬街屋型建築

跨過中庭就是拜殿及主殿

嘉慶四年由信徒敬獻的花崗石雕香爐,正面浮雕麒麟並書「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廟主祀三山外,在後殿配祀三山夫人,稱「三媽夫人」

神案下,祭拜虎爺

道光24(1884)所立的石楹上聯被橫放在架子下方(上聯書寫:潮郡著神靈三山宛峙)

門板以紅底清邊搭配,表現出不同於閩南系統的色彩

「國王古廟」匾額,藍色字體襯在木板上,呈現其歲月痕跡

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

乾隆55(1790)所立的奉憲示禁碑,因客家移民在鹿港艱辛奮鬥,且常受泉州人排擠,若欲返回大陸,也常受海關加索紅包無理刁難,故聯名呈請官府立碑明文禁止(左為拓印,右為石碑))

走到中山路328(台灣電力公司),看到旁邊的巷子,以陶甕裝飾牆面

真正的古蹟甕牆(離丁家古厝不遠)正在維修,有圍籬包住,完全看不到

[城隍廟]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366


豪華版的「城隍廟」牌匾

梁架上的獅座與瓜筒

門口大門內的門楣上方懸掛大算盤

廟內擺放一銅鏡,象徵人們經城隍爺一照,立即善惡分明

[敕建天后宮(新祖宮)]

發展源流

鹿港新祖宮原稱「新媽祖宮」,因新祖宮創建前鹿港已建有媽祖宮,即今日鹿港天后宮,於是新建的媽祖宮舊稱新媽祖宮,簡稱新祖宮、新宮,而鹿港天后宮則稱舊媽祖宮,簡稱舊祖宮、舊宮。

新祖宮的創建,源自於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事件,乾隆52年(1787年)1028日福康安(1754-1796年)率軍自泉州府惠安的崇武澳出航渡臺,29日抵達鹿港,隨著大軍展開大規模剿滅行動,於乾隆53年(1788年)2月平定林爽文事件。事件平息後,清朝官方決定在鹿港擇一處寬敞處興建媽祖廟,建廟工程由後補知縣德明額(生卒年不詳)負責,工程經費絕大部分是由官方撥款支付,不足之處則由董事林振嵩捐輸,因為建廟動機、建廟經費皆與清朝官方有密切關係,因而鹿港新祖宮被尊奉為官建媽祖廟。

地址:鹿港鎮埔頭街96

神龕左右各一尊班爺公

龍形雀替或稱托木

鳳鳥雀替或稱托木

敕建天后宮的豎材多變化,在吊籃上面裝飾的豎材以八仙、仙女、鳳鳥或倒爬獅為題材;

豎材是位於吊筒外側的一個小構件,以美觀的裝飾為目的,用來遮飾後方構材穿過吊筒的榫孔,並無結構的功能。

屋脊上人物、龍鳳、神獸等剪粘或泥塑,集藝術之大成,望之目不暇及

龍柱

放籤詩的筒架

順風耳與千里眼

敕建天后宮的正殿內部

正殿神龕

壁堵由上而下分別身堵、腰堵、裙堵和櫃檯腳

[天后宮]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430

官網: http://www.lugangmazu.org/home.php

國定古蹟的殿宇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1591年,創建迄今已逾四百餘年,是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的廟宇,現被列為國定古蹟。由於坐落在早期貿易興盛、文化薈萃的鹿港,故寺廟建築,一樑一柱、木雕、石雕、彩繪皆出自於名匠之手。華美至極,處處盡顯其豐富的歷史人文風采。更因為屢顯神蹟、宮務管理有方,香火始終鼎盛不衰。

天后宮牌樓

天后宮正面

壁堵由上而下分別身堵、腰堵、裙堵,石材採泉州青斗石,在雕法方面採透雕、浮雕、線雕、圓雕,其中以三川殿的石窗透雕

精彩的三川殿剔地起突的龍虎石雕

身堵以青斗石雕刻三國演義故事,左圖為「空城計」

天后宮的八卦藻井

鹿港天后宮三川殿八卦藻井「薄海蒙庥」匾上方,有一對「蟾蜍座」木雕,其「蟾蜍」造型無一般「獅座」的獅鬃及捲毛,此木雕為鹿港一代木雕大師施禮(1903 -1984)的作品,其緣由為古代文人雅士以蟾宮為月宮別稱,科舉高中則稱為「登蟾宮」

此處兩隻蟾蜍當中,一隻口啣「菊花」,比喻「長壽吉祥」,另一隻口啣「茶花」,喻為「四季長春」

八卦藻井下方,精采度十足,有吊筒、獅座、龍形雀替等木雕藝術

梁架上的獅座,獅座上方有八仙木雕

天后宮中庭(丹墀),香客絡繹不絕,香煙裊裊

窗櫺紋樣

湄洲祖廟的開基媽祖神龕

順風耳與千里眼

鐘樓與鼓樓

正殿背面,簷下有「吾家聖女」匾額,牆面上是大幅湄洲祖廟的全景

凌霄寶殿一角

[奉天宮/福德祠]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460

奉天宮主祀蘇府王爺

為新車開光點眼,祈求行事平安的做法儀式

奉天宮右側為福德祠

現今的宮廟流行在廟埕蓋起遮雨棚,遮住全貌

[天后宮香客大樓]

地址:鹿港鎮中山路475

天后宮香客大樓關閉,據天后宮廟祝言,此處有如天后宮的博物館,很多古蹟文物均收藏於此,但不得其門而入

[日茂行]

地址:鹿港鎮泉州二路65

日茂行前後有二個出入口,正門面對的是泉州二路,而我從天后宮香客大樓走過來,是自泉州街,也就是後門進入

日茂行後門,門牌泉州街58號,上方另掛牌「鹿港鎮新宮里辦公室」,不用懷疑,推門進去就是

日茂行的由來

清嘉慶年間,鹿港已有八個行郊,「郊」即今日的商業公會。鹿港日茂行又稱「日廟」,為泉郊中最大的商行,自清乾隆年間至清道光20年(1840)為鹿港的首富。
日茂行林家為八郊之首,樂善好施,清乾隆42年(1777)捐資成立鹿港慈善組織「敬義園」,以拾字紙、置義塚、收遺骸、修橋樑等工作,造福鄉里,是當時最具規模的慈善組織。另外,日茂行曾參與乾隆51年(1786)鹿港龍山寺遷建、乾隆52年(1787)天后宮(今新祖宮)新建等地方事務。日茂行對鹿港的貢獻與事蹟,至今仍在鹿港留傳歌頌。

日茂行為鹿港鎮的縣定古蹟,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目前僅存門廳與正廳

日茂行前埕地面舖滿泉州石板,廣場前有數顆磉石,做為過去郊商往來所用的旗杆座,也是昔時酬神時演戲的戲台石

門牌為泉州街70號,但google map的路名為泉州二路,位在日茂行左側,門額上書:林源和,是民居私宅,雖也姓林,但非日茂行的後人

日茂行的紅磚柱,所用的紅磚塊很特別

日茂行正門,門楣懸掛「日茂行」匾額,兩側的格扇門,上方頂板的彩繪金漆,再上方的彩繪已退色

室內破損嚴重,牆面保留些說明文字

「鰲波東注」匾額落款書"馬紹爾共和國副總統林誠湖",此為林家後代林誠湖重製的匾額。林家後代子孫都非常具有經商天賦,林誠湖遠至馬紹爾經商,因為政商關係良好,因而當上了副總統之位,他本身也是台北市百貨商業同業公會的常務監事,民國84年還負責馬歇爾與台灣貿易

正廳,神案上,以玻璃罩住像是木櫃的木雕好精緻

神案上方,懸掛「大觀」匾額

回溯鹿港龍山寺從乾隆年間的遷建,及道光、咸豐年間的重修,均由日茂行林家倡議修建,日茂行古厝正廳的「大觀」匾,象徵意喻觀察事物的立足點要高,眼界要寬廣,態度溫順而謙遜,以持中守正的觀念去觀察萬物,才能稱得上是「大觀」。

[鹿港公會堂]

地址:鹿港鎮埔頭街72

開放時間: 

週二~週日:10:00-18: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鹿港公會堂原為萬春宮蘇府王爺廟,日治昭和3年(西元1928年)改建為公會堂,光復後改稱「中山堂」,曾經做為老人會館。

鹿港公會堂正面

鹿港公會堂內部,現作為書畫展覽會場

由內往外拍攝

鹿港公會堂後方的拱門廊道

[南靖宮]

地址:鹿港鎮埔頭街74

鹿港公會堂左側為南靖宮,即鹿港關帝廟,創建於清乾隆37(1772)

南靖宮主祀關聖帝君(伏魔大帝)

[鹿港老街區]

*後車巷

隘門

昔日鹿港的每個街道巷口都設有隘門,而今僅存一處,位於後車巷中。此座僅存的隘門建於道光10年西元1830年,高約10尺,寬約8尺,上題有「門迎後車」四字,至今歷盡滄桑,曾於民國68年傾塌,現已修復

隘門的小故事 隘門在往日負有防守的重責大任,因台人宗族聚落間常有衝突械鬥情事發生,人們得靠自己及鄰里間互助合作的力量,隘門成為民眾賴以自保的利器,因為聚落間界線的關口,具有防禦及境界的雙重功用,故有「惡不過隘門」之說。

郊行博物館

地址:鹿港鎮後車巷40

鹿港郊行博物館原本設在鶴棲別墅,後來遷移到後車巷40號的古宅

牆面上掛著布條式的文圖說明

對於「染布踏石」感興趣,然連工作人員都不知這「染布踏石」現在身落何處

這是郊行博物館唯一展示家具的展間

鹿港石敢當

鹿港石敢當嵌在後車巷的紅磚牆面上,上面有藍色白字「宏恩精品量販店」看板,很容易路過錯過,我就是來回走了幾次才注意到

相傳以大石刻有「石敢當」三字擺設於路口等處,即可化解路沖,具有驅邪鎮煞的功用

鶴棲別墅

地址:鹿港鎮後車巷8



鶴棲別墅大門

內部設「工藝展覽館」

提供「魯班鎖」的工藝益智遊戲;「魯班鎖」由魯班公所發明,藉由組合「魯班鎖」加以判斷學徒是否有天份或耐心成為正式學徒

鶴棲別墅天井有一口水井

*瑤林街

合德堂

地址:鹿港鎮瑤林街8

合德堂內建讀書樓,就是以前房子裡的小閣樓,孩子們上樓讀書後,就把梯子拿掉,用意就是要讓孩子專心讀書,到了要吃飯的時候,再把梯子放回去,孩子就能下來用餐了

瑤林街,人擠人,攤販在門口擺攤,遊客磨肩擦掌,讀書樓是墊起腳尖拍攝的

合德堂隔壁就是半邊井的民宅,一棟二層的紅磚樓

半邊井

地址:鹿港鎮瑤林街12

半邊井位於一家題有「三槐挺秀」的宅院外

其實半邊井並不是只有半邊,而是以一道牆將水井隔成兩邊,一邊於門外,另一邊則是在自家內,這是基於早期民眾擁有濃厚的人情味,將半邊的水井口建於外面,供無足夠能力鑿井的民眾也可以到此取水使用,十足體現敦親睦鄰的精神。現今半邊井已經以土填起,無法取水,但依舊是鹿港著名的景點之一。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

地址:位於成功路與公園三路交會處


彩繪小屋是桂花巷藝術村的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前的地景藝術,以大同電鍋寶寶為主角

遊客中心對面就是藝術村聚落,當時不知藝術村就在眼前,竟過門而不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