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台灣輕旅行-台南古蹟巡禮+春天賞花

2021/03/09

今天的行程:法華寺>>五妃廟>>竹溪寺>>南寧街>>億載金城>>台南公園

交通:搭高鐵至台南,至2號月台搭免費接駁車在延平郡王祠站下車

自延平郡王祠站前的開山路往南,目的地是法華街上的法華寺,途經。。。

天主教中華聖母主教座堂

天主教中華聖母,中國式建築

旁邊慈母園的中華聖母抱著耶穌的雕像,展現十足的中華形象,很有意思

6種配料的飯糰攤車

走著走著,隨機在開山路與樹林街二段轉角處的流動攤販,買了飯糰。飯糰的製作是先鋪一層飯,再放上6種配料,有酸菜、牛蒡、鬆酥、海苔、蘿蔔乾等,最上面再疊上一層飯,然後捏成飯糰,售價40元。當時買的時候,就想是一般般早餐店賣的飯糰,不一樣的是配料較多而已,所以沒記下飯糰攤販的確切所在地,以及攤販的名稱。走到法華寺,才在寺廟前院坐下享用早餐,一口咬下,味蕾立刻感知這不是一般般的飯糰,飯粒分明但又不乾硬,也不黏牙,裡面的餡料與薄薄的上下層飯相結合有如在吃千層派般。因為一般的飯糰,就是飯和餡料各自厚厚一坨,有如以餡料配飯在吃,但買的飯糰竟是將兩者巧妙結合,很難用言語形容這美味。內心打定主意,若再來台南,這是必須列入的既定行程。但只記得那飯糰攤販是在開山路上,確切位置說不上來。哪知google一查,竟然有同好者po出含6種配料的飯糰,可見有志一同,美味不逕而走,一點也不孤單。網路上,不僅有確切位置,還有攤販名稱,攤車叫「阿婆飯糰割包」

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實驗國小圍牆邊的風鈴木,似已過花開的盛況

實驗國小前矗立「台灣府城小南門遺址」石碑

小南城隍廟

小南城隍廟,位在開山路與大同路一段141巷路口

同治年間,初造石砌小祠堂,祭祀當年抗清的明朝遺臣義士,並以小城隍爺為主祀。早期的祠堂香火凋零,光緒年間信士方馬德、方李親夫妻受神明指點,從台南縣安定海寮前往府城大林地區探親,返回時,因府城小南門已關,夫妻倆即在城內過夜並定居府城小南門附近,不再返家,並與小城隍爺結緣並成為虔誠信徒,並在民國初年獨力重修廟貌。

小南城隍廟主祀大城隍公杜昭義、二城隍公朱一貴、三城隍公雷域輝。其中二城隍公俗稱小城隍,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鴨母王」,朱一貴少時養鴨為生,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起兵反清,在短短七日之內從羅漢內門一路打進府城,自立為王,卻又在短短一個月之後束手就義。

小南城隍廟,如台灣廟宇般,著重屋脊的裝飾

小南城隍廟龍柱

保留原本的廟址,就在小南城隍廟的對面;民國72年因拓寬開山路,舊廟拆除,金身移奉到現今廟址

法華寺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法華街100

法華寺入口,豎立「三級古蹟」石碑

法華寺為台南四大古剎之一,前身原為明朝末年隨鄭經來臺逸士李茂春(?-1675)的住所。李茂春,字正青,福建龍溪人,明隆武2年(公元1645年)舉人,也是鄭經(1642-1681)的諮議參軍陳永華(1634-1680)的知交好友。鄭成功之子鄭經後於中國大陸軍事失利,明永曆18(公元1664),清兵攻擊之下,廈門及金門皆失,李茂春跟著鄭氏軍隊及宗室由廈門撤退來臺灣,之後並沒有繼續為官,反而在赤崁南邊郊外臨河岸的地方修築茅草廬、開闢園圃、栽種竹子梅花等寄情養身。李茂春在此地終日誦經養性,陳永華便以莊子夢到蝴蝶的典故,為此園起名為「夢蝶園」。永曆29年(公元1675年)李茂春去世以後,茅舍被僧人朋友們改以陶瓦,規模略加修築擴大,更名「准提庵」。清康熙23(公元1784)第一任臺灣知府蔣毓英(生卒年不詳)新到任時,又改為佛寺,供奉釋迦牟尼佛,並將寺名改為「法華寺」。

重建後的法華寺,已改為水泥仿木結構建築。平面佈局,由正立面看去,天王殿居中,兩翼各有山門,屋頂各自獨立,宛若3座廟宇並立,將法華寺建築群分為中軸及左右路建築群;而各自又有前中後三段(三進)。總共是3條縱軸線及3條橫線交織工整的布局。

法華寺前埕的大榕樹

自法華寺前埕看納骨塔,右為菩提樹

法華寺池內鱗介禁捕碑記

昔日法華寺前為廣大窪地,集附近水源形成南湖。清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年)台灣知府蔣允焄曾新濬南湖數畝,以供水利與觀賞湖光山色,至咸豐五年(西元一八五五年)劉家謀「海音詩」一書中,描述南湖景色已是「塞葦荒蛙,蕭然滿目」,以後湖涸而漸成池,甚至成為今日府連路,窪地水澤早已不再矣。碑存而池消失,正是史料之可貴;文中嚴禁住持不許捕捉麟介,卻屬奇特現象。碑文曾收錄於「南碑集成」。部份碑文風化剝損,仍依稀可以辨讀。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李茂春銅像,銅像下鐫刻碑銘記

法華寺前殿

法華寺前殿,有匾「天王寶殿」,供俸彌勒佛,又稱「彌勒殿」

天王寶殿牆堵的浮雕

天王寶殿門神彩繪

佛寺的門神以二護法及四天王為素材,法華寺門神由彩繪名師潘麗水(1914-1995)繪製

天王寶殿兩側四大天王,足下榻有四惡鬼,俗謂「酒色財氣」

法華寺新造銅鐘

天王寶殿後方供奉韋馱

中路第二進為大雄寶殿,供奉三寶佛,兩側各有五尊菩薩

天王寶殿與大雄寶殿之間的拜亭,有葫蘆造型香插的蓮花石柱,既古樸又獨特

寺左的側殿由山門、內庭、關帝殿及舊齋堂組成

關帝殿前的山門

關帝殿中供奉文衡大帝

關帝殿中,陪祀的馬使爺

納骨塔在關帝殿左側

納骨塔的庭院中有數塊碑記,但多已風化,字跡模糊

嘉慶年間重刻之「夢蝶園記」

法華寺納骨塔於民國六十一年重修的碑記

此碑只認出末尾,題寫「昭和十七年四月」字樣,而昭和十七年(1942年)左右法華寺予以整修,此時適逢日人闢建臺南機場,拆毀李茂春之墓,遂將其遺骨收於寺塔內,並將其墓碑鐫於納骨塔壁上所以懷疑此碑與李茂春之墓拆毀,改收骨於寺內的納骨塔有關

費了一番功夫,才自Google找到這兩塊字跡因風化已模糊的石碑,左疑似閒散石虎之墓碑;右為進士李先生墓碑

註:石虎不知何許人,以閒散號。墓在夢蝶園右。餘以為明遺民也。因遭毀掘,乃移其碣於園中,面北立,為文祀之,載集中。<摘錄自雅堂文集>

納骨塔前記念碑說明法華寺與靈泉寺之間的淵源,現在用棚架保護此石碑


碑記「重興法華寺三十週年紀念 第一代 善住  第二代 善昌 大和尚

昭和十九年釋佛誕  基隆靈泉寺派下代表 沈德融等仝敬立

本寺信徒總代  辛西淮等仝立」

註:辛西淮,臺南富紳,日治時曾任庄長,台南州協議員及總督府評議員,
其子辛文炳曾任市議會正副議長及臺南市長,南台工專校長<摘錄自網路>

法華寺納骨塔建於昭和五年(1930),六角七層單塔,善昌法師創建

塔平面呈六角形,底座方形,四周開窗,底座上端為平座欄杆,第二層四周實牆,正中開門,門額題曰:「法華禪寺納骨塔」,第三層以上六面皆開門或窗。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以蓮花瓣圖像間隔,第三層 以上每層六角均突出屋頂外簷,六根屋頂垂脊尾端起蹺成卷廉格,上覆綠色琉璃瓦。此塔建構線條簡潔,充分表現出日治時代晚期的佛塔風格。<摘錄自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納骨塔與六字大明咒做結合

納骨塔附近是文物最多的地方,同時這裡也開始出現日據時期的文物,譬如納骨台前方,祭台兩旁的日式石燈,但日本年號卻被抹去。

法華寺內的老樹很多,納骨塔旁,有黃連木,又名「楷木」,因其枝幹疏而不曲,如人之剛直,「楷模」一詞據說由此而出,樹齡90();羅漢松,樹齡80() 


納骨塔旁,水井

納骨塔後方,新建的「茂春園 開基紀念堂」可供設功德主牌位,以表尊崇法華寺自古以來具有貢獻的先德先賢。不過,大門關閉,無法進入

回到中路,大雄寶殿後方,懸掛龍飛鳳舞的匾額是「灋護靖氛」,右邊落款為「光緒旃蒙協洽正穀旦」;左邊落款為「福軍劉成良率同各弁勇等恭仝敬立」。光緒二十一年正月春天,黑旗將軍劉成良率領兵勇們獻給府城法華寺觀世音菩薩,其義父是威震天下的抗法名將劉永福。

註:灋,是「法」的古字,由水、廌、去三個字所組成。廌是中國神話中一種能分辨善惡曲直的獨角獸,在爭訟中,廌會用角觸不正直的一方,驅走歹人,使刑法公平如水。。

「灋」是「法」的古字,就是讀ㄈㄚˇ。「灋護」是神靈法的意思。「靖氛」的意思是平定戰亂的意思。「灋護靖氛」是盼望透過佛法的保佑與協助來平定戰事。

未戰爭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10底結束,所以,這匾應該是軍還未南下之前懸掛上去。上款:光緒旃蒙協洽正月;「旃蒙」是天」,「協洽」是地「未」<摘錄自網路

第三進的觀音殿

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

寺右的側殿由山門,供奉南極大帝的南極殿與聚賢堂組成。

寺右的山門

南極殿供奉南極大帝(又稱火德星君,火王爺)

聚賢堂,主祀夢蝶園主人李茂春神位

這應該是連接南極殿與聚賢堂間的延壽橋,但傾頹荒廢,未修復

聚賢堂前的沙漠玫瑰正盛開

不復昔日光景:有遮蔽的「橋亭」,橋板全用花崗石鋪築,古意盎然。橋上有鵝頸椅,於此賞玩別有園林趣味。而橋下烏龜與聚賢堂後方「祖堂」牆下壁畫「松鶴遐齡」、福祿壽圖,合為「嵩壽福祿」的吉祥意像,便有一說行於此橋上可以延年益壽,常有信眾刻意走行於上以祈福增壽,故稱「延壽橋」

天王殿和左右側殿的山門,均做八字牆;畫面中,天王殿和右側殿山門的八字牆,突出的牆面相連在一起

功德堂因年久失修,現已關閉,牆面上張貼功德堂遷移公告,而寺右納骨塔後方興建的「茂春園 開基紀念堂」,設有功德主牌位,不知是否就此取代原功德堂的功能?

法華寺鄰近分布的古蹟景點,提供下次造訪台南的行程

五妃街上的行道樹

本打算自法華寺往竹溪寺,但走到五妃街時,臨時決定到五妃廟走走,這可是第三次訪五妃廟,無意間看到五妃街行道樹和開花的苦楝。

3月五妃街上的苦楝行道樹開花了,真是春暖花開的美好時節。

五妃廟前的五妃街行道樹(五妃街與慶中街口),是「樟樹」與「黑板樹」所構成之「綠蔭」,有如綠傘

五妃廟

五妃是指明寧靖王朱術桂從死之五位妃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及荷姐。五妃廟乃坐西南朝東北,為一座單進兩護龍式的古建築,最早建於1683年(明鄭永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由1683年迄今有三百餘年。

五妃廟前「一級古蹟」石柱

「五妃之碑」,由日本昭和二年(1927)日本愛國婦人會台南州部長喜多愛枝提倡修復,由台南州知事喜多孝治手撰

五妃廟正面,三川殿門神左右彩繪宮女手捧壺、桃、石榴象徵多福、多壽與多子

五妃廟正殿,供奉五妃的神像

祭品有花露水、梳子、口紅等梳妝用品供五妃娘娘享用

神龕後方正中,墓碑銘刻「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直接嵌在牆面上,是典型「墓廟合一」的陰廟。墓碑周圍彩繪一龍一鳳由上而下盤旋,包圍墓碑,下方則畫了小鳥站在竹林與梅林間。彩繪妝點之下的墓碑,少了陰森的氣氛,更像一件藝術品。

神龕後方墓碑,左右側分別奉祀土地公與灶神。

相較於其他廟宇,神明都是以神像的形象出現,這兩尊神明卻是被彩繪於牆壁上,可以說是非常少見。也因為是彩繪的關係,使得神明的神情、穿著、手持器物都非常的清楚,可以藉此機會來觀察神明的形象:像墓碑的土地公(),一手拿著拐杖(土地公的正字記號),另一手拿著元寶(象徵保佑人民的財富),和藹地坐著。墓碑左邊的司命灶君,俗稱灶神,由於灶神被認為主掌記錄人的善惡功過,並向玉皇大帝報告,因此這裡畫的灶神以官員的形象出現,並手持玉笏(古代大臣用來記事的板子)。兩位神明身體微向前傾,不僅對稱,也面向了五妃墓碑所朝的方向。<摘錄自台南廟宇藝術網站>

墓碑下方,石製神桌前也有彩繪。因與前方的神龕相近,只能側身拍照,畫面因而傾斜

金龜樹,樹幹長滿一顆顆奇形怪狀樹榴,位於五妃廟後方的墓塚上,是300多年前由荷蘭人引進,而台南市是當初最早引進的落腳點。金龜樹為台南府城的珍貴樹木。

繞到廟的後方,為五妃墓塚

墓旁有一小祠,為義靈君墓,係當年殉死二侍宦埋骨之處

碑銘「義靈君之佳塋」

前往竹溪寺

台南四大古剎為彌陀寺、開元寺、法華寺及竹溪寺,繼續前往竹溪寺。。。

經過棒球場

棒球場旁,矗立一尊統一獅隊的卡通變形金剛

途經「台南市極限運動場」

竹溪寺

地址:臺南市南區體育路87

竹溪寺的創建年代一說是明永曆十八、十九年(1664年、1665年)時所建,當時稱為「小西天寺」;或說是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臺灣府知府蔣毓英所建,或云為康熙三十二年(1692年),而現在該寺是依從臺灣史學家盧嘉興以沈光文有詩提及該寺而認定其為明永曆十八、十九年間所建的推論,而認為該寺為臺灣最早建立的佛寺。

該寺創建之後,曾數次整修,其中在臺灣日治時期的1927年該寺曾改建成中西合璧式的建築,後來到了二次大戰後的1973年改建為今貌,經過十年後才完工。2011年,在寺內發現已廢寺的日治時代真言宗台南高野寺的石碑。在201787日,竹溪寺再度發起重建,預計2023119日完工,而寺內重要的文化資產舊山門、寶塔、古匾等則會繼續保留<摘錄自維基>

竹溪寺舊山門

現在的竹溪寺只有舊山門為重建前的建築,其餘部分均為中國古典式樣。

沿著竹溪寺舊山門右側的小徑來到竹溪寺的側門

自側門進入,是通往新山門的小徑,左旁是佛菩薩的坐像

牌樓式的新山門

山門兩旁列有高丈餘之護寺金剛

新建的竹溪書院

新建竹溪書院旁,繼法華寺之後,又見沙漠玫瑰

原本的竹溪書院1693年由台灣知府吳國柱興建,成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而寺內僧人與其交流頻繁,因此寺內也流有許多文人贈送的畫像、牌匾等藝術品,其中著名的「了然世界」牌匾,被列為台南三大名匾之一

竹溪寺重建沿革碑,民國73年立

彌勒菩薩立於正殿前

增建的蓮池寶塔

舊蓮花塔正面觀、正面碑文及碑文下方的蓮花瓣間隔

竹溪寺新建願景圖

竹溪寺與竹溪相鄰,竹溪寺新塔旁有橋跨溪,但入口封閉。遠望橋旁櫻花盛開,於是不死心,踏入正殿,詢問寺內是否另有通道,結果被寺內的師父回覆,要從寺外繞遠路過去,並加料不要偷懶,要多走路,多運動,很奇怪,這句話聽起來覺得不是滋味,何況是出自出家人口中。

前往南門路與健康路一段路口的台南TBike站點租借腳踏車

苦楝與羊蹄甲為台南增色不少

出發到台南前,已先上網用悠遊卡註冊過,如此到了現場可以迅速借到車,但還是出現問題,後來打服務電話,才解決我的困惑,成功借到車。因為我白癡的找不到所謂將悠遊卡放在車架讀卡機感應區的位置,原來二、三輛車會有一個感應柱,不是在腳踏車前方的橫桿上。

收費是每半時10元計算

我的單車行程是經南寧街,然後走永華路一段、二段,再折向光州路,目的地是億載金城,為了看風鈴木

南寧街風鈴木

南寧街風鈴木的確切位置是在南寧街與永福路一段交岔口西向的路段,也就是「南英商工」的圍牆外

億載金城

自南寧街騎了約20幾分鐘,抵達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的TBike站點

以為億載金城的風鈴木是在砲台內,所以不假思索就買票入內。其實來過幾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5

護城濠,提供腳踏遊船

引橋進城門洞

城門開圓拱門洞,採用法蘭斯磚砌法

城門建材主要是以三合土及磚材為主,其中磚材的部分是從當時已經傾圮的熱蘭遮城取來的

操練場

億載金城平面圖

複製的小砲

砲台內一株光禿且樹幹糾結的樹木

稜堡,整座砲台的四角各設稜堡

護城濠對岸看到已是凋謝的風鈴木,原來風鈴木樹林不在砲台內

小砲砲座

大砲砲座

大砲及隔堆(即小土丘)

寧靜的護城濠

是鯤鯓湖水流進護城濠的進水口?

綜觀操練場及城門洞

扶壁

兵房,現用鋼架和安全玻璃罩加以保護

操練場及牆垣


明溝?

「億載金城一百周年獻言」碑立於民國六十四年

億載公園

億載金城旁的公園,面積達十六公頃,有茂密的樹林及優美的環境

粉紅風鈴木?

錯過風鈴木盛開期,面對樹梢稀稀落落的花朵,只能用力想像金色花朵綻放時,一片金色樹海的景象畫面

在對面車道搭乘19路公車至台南公園(北門路)

台南公園及其周邊

在台南公園(北門路)站下車,就看到這樹藤纏繞的廢棄之屋

查看google,這廢棄之屋似乎屬於台鐵台南車站的範疇

在公園南路與北門路二段轉角處,有連續幾家冰店,我在公園口50年老店吃了八寶湯

裡面八寶餡料實在又好吃。老闆娘見我外地來,還特別加料,就是自炒的麵茶,真香。當然,繼開山路吃到的飯糰後,這又是列入來台南必吃的口袋名單。其實,冰店的店面位在福隆宮後殿的下方,我先去台南公園內看花,然後前往台南車站搭車回家時,特地繞過去參觀

台南公園平面圖

台南公園的苦楝與羊蹄甲盛開

台南公園的燕潭

台南公園在公園路與公園南路轉角處,有一片羊蹄甲林,累累粉紅花苞,正逢盛開,好開心終於看到盛開的花海

離去秋波,即將離開台南公園時,老天再送我一個大禮,看到一株盛開的花旗木

福隆宮,主祀保生大帝、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

福隆宮肇建於明末永曆年間(1647~1683)。本宮大帝尊像,係先民移墾時,為求海途平安,自福建迎奉保生大帝來臺。

福隆宮昔時屬台南府治鍞北坊,近於大北門城,為當時往永康、新化、玉井等地之交通要道,連絡府治內外。清代大、小北門的外側為農業地帶,外地農產多經人力挑運入城,經大北門運入的貨物以米穀為主,就在福隆宮前庭交易遂成為米市,為當時唯一之米市場,居民聚居成街,繁華一時,稱為「市仔頭街」,福隆宮遂有市仔頭廟之稱。<摘錄自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面對北門路二段,福隆宮建有牌樓

神龕前的神桌,浮雕的龍,桌腳的雕刻(不知其為何物?),及木魚,均雕工細膩,不含糊

牆面上的壁畫立體感十足

既然祀祭保生大帝,因此籤筒內為藥籤,也就不足為奇了

注意到雀替的柱子上掛滿刀、枷鎖、釘板等,不明其道理

。。。民間信仰中祈請天地水三官降福去病,藉由夯枷至脫枷的程序,「枷」是罪的象徵,也是病症的替代。醫療除了需要病人懺悔,將原先出錯的生活調整回道德倫常的軌道之外,也需要天地水三官同意恢復病人的健康。亦即,取得病人與天地水之間的合諧與平衡。民眾選擇以「夯枷」的方式自成罪犯,將由三把刀連結而成的紙枷套在脖子上,做為向神明請願贖罪的方式,藉此時機懺除舊業、洗心革面,相信神判,希望找到進入司法程序的方式,避免自己受到罪過與報應的影響。。。

找到上述的一篇學術研究報告,其中這段與降福去病的信仰論述,或許可解開福隆宮內上列懸掛物之謎

柱子下方,有押煞的符令,又是另一個迷惑點

福隆宮內的藻井

藻井下方的小獅子及四角的象頭

原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專賣局台南出張所,為市定古蹟,現作為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旁的裝置藝術

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前盛開的風鈴木,飽滿的花朵,鮮豔欲滴,補償在億載公園沒看成風鈴木的遺憾

台南火車站本身也是古建築

台南火車站露天式月台,對面停靠彩妝的區間車

這次來台南收穫多多,看了古蹟,也看了花,還吃到美食,視覺、味覺都滿足了,一日遊滿載而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