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蕭山的維也納國際酒店客房拍到旭日
早餐在維也納國際酒店的12樓用餐。之後,退房並寄放行李。然後徒步至旅館斜對面的蕭山汽車總站搭716路(或707路)公車至窯裡塢站下車
今天行程:越王城山遺址>>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美女壩觀潮>>搭車至蕭山機場附近的旅館;前二站景點是涵蓋在湘湖景區內
▲這是自窯裡塢公車站下車後,跨湖,過橋,到對岸越王城山遺址的行經路線圖,距離約1.2公里<編輯自百度地圖>
▲走上越堤前,擺設的仿古馬車
▲越堤上建有七座橋
▲越堤上的夢湖橋
▲登上夢湖橋,橋連接著土堤
▲隔湖望向越王城山遺址公園前的“城山懷古”牌坊
▲走下夢湖橋,踏過土堤,接著又是一座平橋相連,然後再是土堤。。。
▲湘湖景區範圍之大,難以想像。湘湖呈東北至西南的走向,東北部狹長,西南部寬闊,形狀宛若長頸葫蘆。長約9.5公里,寬0.5至3公里不等,周長約40公里,面積相當於西湖的4.5倍大。今天的路線:自窯裡塢公車站>>越王城山遺址>>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僅佔湘湖景區東北角的一小部分
▲遠眺新建的五孔跨湖橋;畫面右側掩映在樹叢中的為三孔廊橋形制的採蓮橋
湘湖面積非常大,但南北之間原本無路可通,湖這岸的人要到對岸必須繞行大半個湘湖,交通十分不便。直至明代嘉靖年間,家住北岸的中書舍人孫學思才在湘湖狹腰處欄湖築堤,建起一座單孔石橋,取名“跨湖橋”。從此,湘湖被一分為二:橋的西面湖區稱上湘湖,東面湖區稱下湘湖。現在,在老跨湖橋邊上,建造的這座新跨湖橋其主要目的是滿足交通的需要,上可通車,下可通航,而且有利於水流的自然通暢。
▲荷花莊,亭臺廊橋深入荷池,可零距離賞荷;最右側的亭子為風荷亭
荷花莊位於湘湖景區的城山廣場西側,內有近2000株荷花,花色紅、白、紫、彩各色齊備。荷花莊以其夏季景觀為特色,亭台橋閣古樸典雅,碧葉婆娑蓮荷曼舞,格調清新、質樸,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風情。此外,在湘湖,相傳當年西施“此地曾經換舞衣”。西施當年由固陵(即今湘湖)港乘船入吳,完成復國重任。漫漫前赴吳路,西施吃了鄉親送的鮮藕,勇氣倍增,終於到達吳國。她托人送回藕節、藕芽,種在湘湖,表示她永遠生長在故鄉的水土之中。從此西施藕的故事在湘湖百姓中代代相傳。
無意間闖入這人間仙境,未料杭州蕭山有此湘湖美景。杭州是第三次前來,前二次大部分時間留給西湖,對於湘湖聞所未聞,要不是為了美女壩觀潮和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才發現並安插了這個順遊的冷門景點,如今一見,驚豔連連,景觀之美堪比西湖,甚至比西湖的氣勢更大,但又更寧靜。為自己能身臨其境,竊喜不已,ㄏㄏ!
越王城山遺址
位於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內的城山景區,距今約2500年。遺址位於山巔,中間低四周高,高處即為人工夯築的城垣,平面呈橫葫蘆狀,四角有高隆臺地。城內有泉水及池。海拔128公尺的城山之巔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屯兵抗吳的軍事城堡,比秦始皇修築的萬裡長城早200多年。素有"周朝勝跡,越代名山"之稱。
越王是中國古代王爵封號之一,春秋時期越國君主允常稱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越王,而最出名的越王是允常的兒子勾踐。吳越之爭,首在嘉興,次則蕭山。蕭山城山,即以越人立城以守得名。西元前494年,吳越兩國水師在太湖上鏖戰。結果越軍幾乎全軍覆沒,吳王夫差順勢攻破越都平陽,句踐只剩下五千甲士,保棲會稽之山。但越王句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最終報仇雪恥,滅掉吳國。
越王城山遺址公園分山下及山上兩部分
山下—
▲城山廣場上的“城山懷古”牌坊
▲牌坊後方有台階;當天遊覽車載來穿古裝的大媽們,應該是為了什麼活動而前來聚集
▲上了台階,兩旁各有四位士兵石雕像
▲續行,前方,右為新建景區大門,左為點將台,而所站立的平臺很有可能曾是閱兵場
▲城山遺址的點將台,上半部已被藤蔓所披覆
▲溪流從山上潺潺流下,過此小橋,旋即為城山古道起點,登臨越王城山遺址公園
山上—
▲階梯上行,可居高臨下觀看湖景;湖中有著茂林的小島,比對後,懷疑是”掬星島”,今為高檔餐飲會所
▲再拾級而上,即可進入越王城;此為唯一通道,又稱”馬門”
▲越王城石牌坊
▲越王城牌坊右有階梯可上北城牆
▲越王城遺址導覽圖
▲洗馬池,越王饋魚退敵取魚處
「饋魚退敵」相傳春秋時期,吳越相爭,句踐兵敗夫椒,領殘兵退守山上。吳王夫差率兵追至此,面對山高坡陡,難以攻克,以為越兵據山上缺水,定無法持久,因此“退而圍之”。派人向句踐贈送鹹魚,逼其投降。越王句踐深知贈送鹹魚含義,便命人取洗馬池中鯉魚一雙,予以饋贈,吳王眼見送來活魚,知道山上有水,才“解軍而去”。
▲鐘樓亭子有匾”固陵聞鐘”,傳說句踐命範蠡在浙江南路山巔築西城抗吳,其陵固可守,故名。
▲越王祠外,立二件碑石:左為1992年”重建句踐祠碑記”(篆體字);右為2014年”重建越王祠碑記”(隸書)
鐘樓原是城山寺配套建築,後損毀。清乾隆、嘉慶年間,城山寺極為興盛,每當僧侶晚課鳴鐘,低沉的鐘聲久久回蕩於湘湖湖面,令人肅然。這就是清乾隆《湘湖八景》之一的“越城晚鐘”。
▲越王祠大門
此處原為“城山寺”,始建於宋代,民國周易藻《蕭山湘湖志》曰:“城山寺:在城山嶺,一名越王城寺,今廢;明代建石蹬五百級,自山下直達寺門;清乾隆、嘉慶年間,寺極興盛;道光初湯元裕修;咸豐辛酉寺毀;今僅存破屋數間。”
城山寺毀於清鹹豐年間的太平天國。
▲碑亭,立康熙皇帝御敕的石碑,刻有”敕賜城山禪寺”等碑文
▲越王祠門樓,匾額”大禹遺烈”
▲門樓背面,匾額”主臣同顯”
▲越王祠大殿,牌匾”精神萬古”
▲越王祠內奉范蠡(左)、句踐(中)和文種(右)塑像,君臣同殿
▲越王祠內四壁有刻畫
▲往西城牆的石階
▲城牆上的土路
▲原為城山寺的放生池,現為越王祠前的水池景觀
▲夯土牆
▲下山後,在點將台前的廣場上,盛裝打扮的大媽們正整隊表演
▲前往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過跨湖橋與啟明橋,距離約1.9公里
▲沿著湖邊步道,蜿蜒而行,樹林內池塘乍現,景觀多樣,走來身心舒暢
▲直直下去即新建跨湖橋,可通車,也可行走,連接湘湖南北岸
▲舊有的跨湖橋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所在之處原為湘湖冷飯灘位置,現為湖中島,由啟明橋相連。畫面由左至右,走過啟明橋,進入湖中島的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往下湘湖方向眺望,湖面廣邈
▲望向湖中島的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畫面右側即湖中島,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所在地
▲回看跨湖橋,為五孔石橋,橋洞邊有橋聯
▲柵欄後方為啟明橋,是前往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必經的橋樑
▲啟明橋
▲畫面中間,前有白色護欄的為”親水石舫如意”亭;右側為”跨湖夜月”亭
▲由左至右:”跨湖夜月”亭、舊跨湖橋(單孔)及新跨湖橋(五孔),一古一今合稱”跨湖雙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