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D6 2018/9/19 揚州5-个園

園名源於「月映竹成千个字」的意象。个園以竹石取勝,連園名中的字,也是取竹字的半邊,是竹葉的象形字,並非是「個」的簡體寫法,應合了庭園裡各色竹子。
个園是清代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的私人住宅園林。建於清嘉慶23年。因為黃至筠非常喜歡竹子,所以个園內種滿了各式各樣的竹子,个園的个字也是來自於竹子。同治初年(1862年)賣給鎮江丹徒鹽商李文安。後軍閥徐寶山在揚州掌權,逼迫各富商認捐,金額要徐滿意才准回家。徐寶山覬覦个園已久,迫使李家認捐鉅額款項,李家無力支付,於是被徐逼用个園抵債。徐寶山1913年被革命黨炸死,1926年李家讓出个園,徐氏後个園又易主蔣氏、朱氏等,直至1949年被收歸國有。李家入主个園達60年左右,時間最久,其間將个園逐步完善,乃个園最完整的時期,大多假山乃以李家船隊的壓艙石所建。
交通:我是自揚州八怪紀念館的文昌閣站搭27路公車至園站(北門)
門票:園門票旺季(3~6月、9~11月)45元,半價票22元;淡季(1~2月、7~8月、12月)30
聯票(含何園、園、大明寺)135
園北門入口
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目前僅承德避暑山莊未去)
 進入園內,反身拍園入口,入口的落地罩以竹為雕飾
這組假山正對著北門入口處
園的走訪自右側的竹林小徑開始
北門進園後,迎面而來的是萬竹園
青花瓷垃圾桶
卵石鋪地,以竹造景,如海中綠色島嶼
 竹裏亭設置于1997年複建“萬竹園”時
萬竹園
穿過靜謐的竹林
 文化展示館和蘭園
室內展間,將个園的得名作清楚的解說
充分利用竹子作裝飾,這幾根粗壯的竹,就孤陋寡聞的個人來說,好新奇
栽植各式各樣不同品種的竹,例如:這是斑竹
前面行走,打著花油傘、川著鳳仙裝的二位小姐應該是園內的解說員
映碧水榭及其周遭景色
抱山樓背面,萬竹園南邊,中間月洞門上有楣額“息塵”二字
大型桃實圖案花磚
幽邃匾額下的門洞進入假山庭院
 幽邃洞門進入後,便看到此太湖石立於竹林邊
穿行此門洞,即來到四季假山中的夏山
四季假山
个園特別的是在庭院裡,使用筍石、湖石、黃石、宣石不同的石料堆砌成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各有特色。疊石藝術高超,令人歎為觀止。
[夏景]
夏景由太湖石堆疊而成,山腹設臨水洞室。上架青石曲橋,隔水相望,幽深無限。山頂有一四角小亭,名為“鶴亭”,相傳是主人養鶴之處
深入夏山腹中前,小徑左方豎立的假山石
青石曲橋貫穿假山
臨水洞室,有石橋相通
石洞與石門
夏山旁植有廣玉蘭,樹齡215
夏山有兩塊奇石蛙石和魚骨石。
“魚骨石”高3公尺多,自下而上有三個近圓形的孔洞,如剔凈的魚骨,將太湖石“漏、透、皺、瘦”的造型藝術特色顯露無遺。魚骨石左側為蛙石,被巧妙地安排在龜石背上,雙眼突出,耳鼓鼓脹,似乎正在鳴叫著跳向池塘。
 繞到魚骨石背面,正對宜雨軒
[春景]
有花窗的粉牆,正中開一月洞門,兩旁竹叢中安插的石筍,寓意「雨後春筍」
這是豪宅的庭園與住宅區之間的出入口,入口前方以春景開始庭園的鋪陳。
造園者為了進一步渲染春的氣息,這裡所用的太湖石形態別致,酷似各種姿態的動物,以貼山,圍山,點石等手法構成一幅“十二生肖鬧春圖”,以石頭堆砌成十二生肖的樣貌,象徵春天到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的意象。
憑藉自己的想像力,無法認知湖石的十二生肖型態,適巧當時有導遊正帶團解說,湊近聽來的
依附“透風漏月”廳的牆面,用湖石貼成龍形小山,有龍頭,但不見尾
龍頭特寫 (欠缺想像力)
牛,原本的牛角,於文革中被毀
 
長嘯的猛
蛇,仰頭感受大地回春
 
這塊吉祥石,有人說上面是鷹,下面是雞和羊
[秋景]
黃石假山,左擁抱山樓,右倚清漪亭
畫面中,左上角掩映在樹林之後的屋宇為住秋閣。坐落在秋山南峰之上的住秋閣,右側應為叢書樓,山閣一體,巧妙結合。有楹聯:秋從夏雨聲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尋 —鄭燮題
秋山,有山道盤曲迂迴而上,但鍛羽而歸,因為標示著保護文物,請勿入內的柵欄阻攬去路
 秋山中峰,山顛上有亭,名拂雲亭,取高可拂雲之意。但上不去了,只能仰頭張望
進入秋景的洞天石屋
石室內有石凳、石桌,因有人占據,只好自洞外拍攝,來此一遊
另一石室;可看到堆就成秋景的黃石,其石的顏色有赭黃,有的赤紅如染
由洞內向外看,看到疊石上住秋閣一隅
進入秋山腹中
走出秋景的洞天石屋
黃石質地厚重,形態單一,很難做虛實手法中的“空”。不過若有高手妙成,則更能顯示出山的嵯峨氣勢。个園的秋山,實而不悶,高峻而又奇險。而且十分注意山形之凹凸變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在黃石假山中是巔峰之作
[冬景]
從缺,因為漏看。Google資料,原來由叢書樓旁邊的門洞進入,就是四季假山的冬景。冬景由宣石推疊,構成一幅群獅戲雪圖。南牆有二十四個風音洞,風過於此,呼嘯有聲,使冬景不但有嚴冬風雪的「形」、「色」,還有了「音」的效果,以對應「北風呼嘯雪光寒」之意。
宜雨軒四周都是玻璃裝飾,有人在廳中坐,景從四面來之感。東西兩塊藍色玻璃,都是從法國進口而來。當時玻璃珍貴,一寸玻璃一寸金,園主富貴可見一斑。
抱山樓
樓前匾額“壺天自春”四個大字,取《園記》中“以其目營心構之所得,不出戶而壺天自春,塵馬皆息。”其意是个園空間雖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為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之意。
抱山樓為七楹長樓,橫跨夏秋兩山之間,兩山東西依樓而掇,抱山樓連接兩山,樓前長廊如臂,擁抱兩山於胸前,這是抱山樓得名的由來
抱山樓長廊,猶如凌空飛架的天橋,廊上漫步,不經意間就跨越了夏秋兩個不同的季節,因此被今人戲稱為「時空隧道」
抱山樓二樓內部
在抱山樓上憑欄賞景
 
俯瞰秋景
俯瞰夏景中,一石門上有一紫藤,枝葉交錯如蓋4209
 俯瞰夏山
 抱山樓二樓的樓梯口在抱山樓的背面,旁有八角門洞
再往東,是景區的東門出口
東門旁,有門洞,上面有竹西佳處匾額(我沒拍到)。走過這條由桂花樹枝葉交錯形成的林蔭小徑,即可進入四季假山區域和南部住宅區
林蔭小徑盡頭是一八角洞門,門外是個小天井,對著洞門,擺上盆景。地面上有鵝卵石拼花銅錢兩枚、花瓶一隻、方天畫戟三支,寓意“連中雙元,平升三級”
叢書樓
叢書樓,分上下兩層,上面是給園主人兒子讀書、藏書的地方。叢書樓匾額原本屬於清代乾隆年間揚州大鹽商馬氏兄弟,就在个園對面的街南書屋,馬氏敗落後,个園主人購得馬宅,其後又將街南書屋中一些廳堂匾額、楹聯移入个園之中。 
个園坐北朝南,前宅後園的傳統園林。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室,正門開在南大門的東關街上。住宅分別以"祿、福、壽"為主題,由東、中、西路三條軸線組成,每條軸線分為前、中、後三進,由二條火巷分隔,是中國傳統建築樣式的"九宮格布局"
火巷轉角,有特別的磚砌,不知有何特殊意義或用途
南部住宅示意圖
廚房
內設大鍋灶、置食盒、酒罈、條凳等廚房用具,黃家大灶為四眼灶(一般人家最多是三眼灶)
置食盒、酒罈等
楠木廳
餐廳也稱楠木廳
 大氣美觀的隔扇門
是園主人舉家用餐、小型宴會之所,圓桌、圓凳等式家具寓意圓圓滿滿,闔家歡樂。楹聯寫道「家餘風月四時樂,大羹有味是讀書」
這張圓桌是由兩個半圓的桌子拼起來的,當男主人不在家時,桌子兩邊分開靠牆擺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圓形,寓意“團團圓圓”
構樑用材全部是珍貴的金絲楠木,故稱楠木廳
清美堂
清美堂,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廳堂。“清美”以清為美,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思想境界
漢學堂
中路前進為正廳,中進和後進為住宅,稱之為前廳後寢。此住宅格局是三間兩廂,裝修很規整。正廳前左右兩個大缸不是為了養金魚,而是消防儲水用,稱為“門海”
漢學堂是大宅門主廳,是黃家正式的禮儀接待場所
此廳面闊三間,抬梁式,柏木架構、柏木軒梁,是揚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廳
西大巷古井

 火巷是房屋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而預留的狹長通道。這條火巷南寬北窄,俗稱“船巷”。園主人是鹽商,主要的生意都通過水路運輸,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都能夠一帆風順。火巷由南至北漸行漸窄,強化了透視感,延伸了空間,更覺“庭院深深深幾許”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邊牆上砌成拱形,運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長期取水導致牆體下沉。由此可見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勤博堂
中路中進是古書輯佚大家,黃家二公子黃奭(讀音為“是”)夫婦的書屋。黃家四位公子,個個人瑞,尤其這二公子最為了得,終成一代古籍輯佚大家
廳房懸掛著一個匾額,上書“勤博”二字為阮元所書,正是阮元送給黃奭的贊語“勤博”,就是勤奮博學的意思。但主人有意將勤字少寫一橫,博字少寫一點,意為勤奮多一些,博學才能多一點。
東側住房為展廳,展示《阮元與個園》、《阮元與黃家二公子黃奭交往的故事》等
少爺起居室
穿堂而過可至中路後進,同樣是三間兩廂的格局,但陳設卻大為不同,非常簡樸,毫無富商大賈的豪華氣派。這是黃至筠五子黃錫禧的居所(也有一說,是黃至筠長子黃錫慶和三子黃錫麒的住所)
黃錫禧是黃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黃家最後一個離開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一樣,歷經家業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晚年寓居泰州。從少時的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鄉,其心路歷程怕是旁人難以想像的。
清頌堂
“明三暗五”式,雖然從正面看起來,只有三間,其實裡面兩邊還各有一間。既可保有私密性的需要,也不逾制,不違背封建社會的建築條規。皇權時代,民居正房至多三間,五間便是犯法。
西路第一進,清頌堂,是接待高級賓客的地方,也是祭祀場所,還是看戲的地方。黃家很有錢的,養著百多人的戲班子,這裡的側房就是用來排戲的
因黃至筠晚年“清譽有佳”而名清頌堂。在整個黃家宅第中,清頌堂地位最高,比東路建築的清美堂和中路建築的漢學堂面積來的大,規格也最高
黃至筠起居室
西路第二進是兩淮鹽商商總、个園園主黃至筠夫婦的起居室,這是東側套間
西側套間
小姐繡房
西路第三進,是黃家小姐的繡房。
東側房間也有套間,臥室裡放了個繡花用的繃床
西側房間
大戶人家的女兒,十三歲以後就不允許出去玩,每天學習刺繡及各種持家的技能。正所謂,十三上樓,十四盤頭,十五、十六拋繡球。網誌上說,帶團導遊宣稱這就是拋繡球的窗口
南門正對的牆面上進南門,牆上嵌有精美的磚雕,是土地龕,又稱福祠
自南門離開(南門在東關街上,進去就是住宅區)

。。。待續 張玉良紀念館+汪氏小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