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D4 2018/9/17南京11-夫子廟景區4

  走出瞻園的南門,沿著瞻園路,然後折向貢院街
鄰近「古秦淮」牌坊,經過首都大戲院。民國時期與世界大戲院、大華大戲院、新都大戲院並稱為民國首都四大電影院
夫子廟派出所的建築,與夫子廟所要營造的懷舊氣氛,一點也不沒有違和感
瞻園南門往東,經過夫子廟商圈,共走了約1.1公里,來到古桃葉渡
古桃葉渡
地址:秦淮區平江橋與淮橋之間
桃葉渡是南京古代著名的乘船送別渡口,在青溪與秦淮河交匯之處,桃渡臨流早在清代就被譽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據傳,此處得名有因岸邊栽滿桃樹,春天起風時就會有接連不斷的桃葉輕浮水面,被風吹得四處飄零,撐船的艄公望那滿河浮泛的桃葉,笑謂之桃葉渡。另一說法是相傳桃葉渡因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在此迎接其愛妾桃葉而得名。古代秦淮河水面比較寬闊,遇有風浪常會翻船,王獻之為安慰其愛妾桃葉便送給她一首《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桃葉唱會這首歌之後,每次渡河心中都不再害怕。此後,桃葉渡便成為南京人心目中的愛情渡口。
清順治年間,孝陵衛人金雲南遷居渡口,見渡口非常擁擠,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橋,題名利涉橋(取便利涉水之意),至此有橋無渡。西元1663年(康熙二年)易木橋為石橋。
今遺址闢為桃葉渡公園,吳敬梓故居緊鄰該園,位居其北。
桃葉渡公園大門,上有「古桃葉渡」橫匾
一路沿著貢院街行來,竟走入死胡同內,幸得居民指點,穿街走巷,才覓得此處。桃葉渡公園另一處出入口是從建康路淮清橋拐彎至長白街,由桃葉橋進入,此路線較為單純。但我的如意算盤是由桃葉橋出,續行長白街至白鷺洲公園,才是最短路線。
小小的桃葉渡公園內一隅
桃葉渡碑,1984年,立於渡口原址
「古桃葉渡」牌坊
桃葉橋,石造拱橋,跨橋即為長白街
站在長白街上,回看仿古的桃葉橋
這張桃葉橋配上倒影,有韻味,只是河水混濁,美感扣分
在橋上觀看秦淮河兩岸青瓦白牆的徽派古建築,水鄉韻味十足,恍若來到蘇杭。(畫面左岸,有個牌坊,似為小碼頭;此處兩岸打造成桃葉水街,若時間充裕,倒是可來此逛逛)
夜泊秦淮君亭酒店位在長白街,面對秦淮河
 原來秦淮河畫舫有行駛至此,或許可考慮以船代步,如果以後有機會重遊時
沿著長白街走到白鷺洲公園,傻眼看到因施工而大門緊閉
東水關
舊稱上水門,為秦淮河入城處的閘門、內秦淮河的起點,始建於五代楊吳時期,明初擴建。原高三層,每層均設有11個券洞,下層用於通水,內設調水閘以控制水位(又名上水閘,建於清末,民國時在外側建露天的下水閘,以便舟楫運輸),上層中層用於藏兵囤糧,今上層僅存遺址(重修時恢復了其中一個券洞門)。2001年重修,今為以水文化為主題的東水關遺址公園
東水關內側,上有東水關匾額
西側城內,中層的11個藏兵囤糧的券洞仍可見
內秦淮河畫舫路線,到了東水關之後,折返泮池碼頭
登上上層遺址
上層遺址
站在東水關上層遺址可以鳥瞰水關全景,而東水關即為內秦淮河的起點
自上層遺址觀看旁邊的閘門,此大水閘共有2
城牆上,此為南京城牆,東水關段
由上往下看巨大的水閘門
走下階梯至內秦淮河畔
秦淮河入城處的閘門
 風雅秦淮照壁
南京城牆,東水關石碑
東水關段的秦淮河
東側城外
5個券洞的通濟門大橋
秦淮勝境牌坊,為十里秦淮繁華盛景的起點
搭計程車至大報恩寺,車資15
。。。待續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