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D3 2018/9/16南京9-夫子廟景區2

再度來到夫子廟景區,繼續昨日未走完的行程
 文源橋
明初安徽貴池人黃觀原住東石壩街。其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均考第一,稱三元及第。燕王朱棣大肆殺戮,黃觀力主反對,他的夫人被俘後逃脫,在淮清橋跳秦淮河自盡。黃觀聞訊,在貴池面向金陵投河而死,後人為了紀念黃觀,便在他曾居住之處建黃公祠,又在此處建木橋,名叫黃公橋。1997年,更名為文源橋文德橋相呼應,寓意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源遠流長。
站在文源橋上,觀看秦淮河風光
江南貢院(南館)
地址:秦淮區夫子廟貢院街95
門票50元,老人票半價25元,包含江南貢院及對街的科舉博物館
江南貢院始建於南宋,起初為縣學、府學考試場所。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集鄉試、會試於此。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這裏留作鄉試考場。後經不斷擴建,至清光緒年間已形成一座考生號舍達20644間的中國最大考場。僅清代,通過江南鄉試後考中狀元者達58名,占全國狀元總數的一半以上。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吳承恩、袁枚、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陳獨秀等名人均與江南貢院有著直接聯系。
現在的江南貢院,只是沿著秦淮河北岸的狹長院落,屬於南京科舉博物館的一部分。歷史上的江南貢院,包括整個科舉博物館及其周邊區域;東起桃葉渡,西至狀元樓,南臨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目前,江南貢院主要陳列、展示科舉文物史料及研究中國科舉制度。館內至今仍完好保存著二十三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貢院碑刻》等一批珍貴歷史文物,濃縮了中國科舉制度的精華。這裏還定期舉行狀元巡遊跳龍門、拜魁星模擬鄉試,古裝攝影等活動。
江南貢院牌樓
仿古所建的江南貢院入口
進門後,來到有兩排廂房的院子,地面上有浮雕和魚躍龍門的雕塑,而兩旁的小房間上頭都有科舉時代的科名
江南貢院緊鄰秦淮河,前方即為文源橋
考場內的號舍,考生吃喝睡得待在這方寸之間,完成考試
號舍簡介
江南貢院內景觀
清代科舉考試考官、場官,科名一覽表
童試是明清科舉的預備考試,錄取者即俗稱的秀才
科舉考試分級取士圖
考生需備妥的應考文具及用品等
從江南貢院望向秦淮人家、大照壁與文德橋
出口處,有仿古建築魁星閣,附近有著圖案看似魁星踢斗及獨占鰲頭的碑石
魁光閣
中國科舉博物館(北館)
主要歷史遺跡是在看起來古色古香的江南貢院對街,同時也是主要博物館所在之處。場館包括博物館地下三層,地面上明遠樓、至公堂、號舍、碑刻及南苑的魁光閣等,11個展廳,是中國唯一地下式博物館
  明遠樓
江南貢院牌坊與明遠樓相對,博物館主體沉入地下,上部為方形淺水池。池水面積為1300平米,寓意過去1300年的科舉歷史
明遠樓作四方形,飛簷出甍,四面皆窗。原是用來監視應試士子行動和院落內執役員工之間有無傳遞情節。
古時考場號舍組成的電視牆
博物館從地面下去一共4130公尺,一公尺抵十年,寓意科舉1300年的歷史。坡道左邊是瓦片牆,瓦片有如魚鱗,有魚龍變化魚躍龍門之意
參觀動線從地下第四層往上走到一樓,象徵十年寒窗到出人頭地的歷程。
進入科舉博物館序廳後,先看到「科第世家」府邸的牌坊,是明朝第一位狀元吳伯宗家族故居之物。
博物館中庭的設計是四層通高,珍藏四書五經的魁星堂
唐伯虎遭遇的舞弊冤案
活字版印刷所用的鉛鑄字架
捷報
賀壽匾
雀頂,冠頂飾品,是生員(秀才)的功名標誌。鏤花銀座,上銜銀雀,俗稱雀頂
中國貢院分布圖
乾隆九年,鄉試搜檢規定
明清,考中進士、舉人、貢生的話,官府會撥給豎旗桿的銀兩,稱旗匾銀 旗桿刻有中舉者的姓名和科第,這是科舉光耀門楣的表徵
此旗桿是嘉慶十五年,貢生張宗湖所立
公車,早在漢代,便有以公家馬車送應試舉人赴京的傳統,公車也就成了應試舉人的代稱
籌措朝考盤費碑,此碑文為晚清李鴻章、左宗棠資助舉人參加會試,並資助貢生參加朝考的見證。
重建朝考場景
 科舉淵源,始於西周
此長廊敘說科舉制度的演進
參加過科舉的名人
科舉祝賀辭的匾額
晚清危局,科舉之殤,光緒31年,清廷被迫下詔停廢科舉
廢科舉後,清廷提供出路,並授予官職給生員、舉人、留學生等
約參觀1小時,走出科舉博物館,天色已暗,明遠樓燈火通明
號舍在民國時期大部分被拆,此處重建考生所用號舍40
 每個號舍有各自的名字,按《千字文》排列
至公堂,現為貢院文化的主要展廳
至公堂內,有塊康熙為國求賢的御製宸翰碑
江南貢院共留存有二十餘塊,刻於明清及民國時期的書法碑刻。
石碑;有<江南貢院王考題名記碑><壬午科兩大主考公正廉明碑記><頌德碑><萬壽科題名碑記>
民國 <金陵貢院遺跡碑記>
惜字塔
從明遠樓望向江南貢院
江南貢院牌坊,正中遠處為明遠樓,這一面的匾額為「龍門」二字;而另一面,對著江南貢院的匾額則為翁同龢書寫的「江南貢院」四字
同一角度拍攝於9/17的白天
在貢院街上的觀光人力黃包車
人聲鼎沸,熱鬧的貢院街
改建的中國科舉博物館將中國的科舉制度演進史詳細交待,出乎意料之外,相當值得花時間參觀。可惜時間有限,體力也有限,未能騰出較多時間細看,只待將來有機會,再來一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