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D18 2016-4-22 北京2-頤和園1

旺季 41日至1031日) 
大門開放時間: 6:30 — 18:00
園中園開放時間: 8:30—17:00
靜園時間為 20:00

頤和園門票:30元(旺季)
頤和園聯票:60元(旺季),包括頤和園門票和園中園門票(園中園包括文昌院、德和園、佛香閣和蘇州街)
 頤和園北宮門入口
官網建議路線,其一
北宮門入園:(約3小時行程)北宮門>>蘇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閣>>排雲殿>>長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昆明湖東堤>>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 >>德和園>>仁壽殿>>東宮門
大致上,我依照此路線遊頤和園,但我最終是從新建宮門離開。又,當日,風大,昆明湖不得行船 
蘇州街位於後溪河中段,始建於乾隆年間,乃仿照江南蘇州的水街修建的皇家宮市,原名萬壽買賣街,全長約270米,建築佈局模仿浙東一帶常見的一水兩街的形式,以後溪河中段的三孔石橋為中心向兩側展開,兩岸60餘座鋪面鱗次櫛比,以河當街、以岸做市。
 萬壽買賣街的鋪面房,尺度較小於一般建築,每間面積僅為一般建築的四分之一。建築形式純屬民間典型的鋪面房,不是宮廷中的大式作法。青瓦、灰磚、粉牆,描繪了江南民間房舍的樸素清淡,而牌樓、牌坊及拍子的修建上又使用了北方的風格,以北方建築富麗、濃豔的色彩渲染點綴于江南清秀嫵媚的水鄉之中,營造出皇家園林特殊的宮市特色

 據《內務府黃冊》中不完全記載,買賣街上有樓房十餘座、拍子六十座。建有牌樓者至少六座、牌坊十五座。買賣街由太監扮商人,宮女扮顧客,甚至鞋靴、果菜等商品俱是木制假品。宮市只是假作買賣、供帝王嬪妃感受江南風物,玩味江南民情而已,並無實際的商業功能。

後湖岸邊的數十處店鋪1860年被列強焚毀。現在的景觀為1986年重修。
 香岩宗印之閣為寺廟群主體建築。在它四周有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四大部洲這組建築,1860年被美法聯軍燒毀,光緒年間,只在原地上修了一層香岩宗印之閣。其他仍是瓦礫一片。1980年,徹底修整,基本上恢復了原貌
兩側有3米高的經
 在閣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有人說這四座塔構成世界上的地、火、水、風四種成素。也有人說象徵四大天王。塔上有十三層環狀相輪,表示佛經十三天。塔型別致,造型端莊美觀
  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台殿,一個代表月臺,一個代表日台,象徵著日月環繞佛身
 智慧海
位於眾香界之北的萬壽山山頂,始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2層的宗教建築。智慧海仿木結構建築造型樸重,全部用磚石發券砌成,不用枋梁承重,又稱無梁殿。坐北朝南,面闊7間,五色琉璃瓦屋面,歇山式頂,正脊上有5個塔囊。外牆全部用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頂部則間以紫、藍諸色,形成富麗而又和諧的建築色彩
智慧海前簷明間門洞上方有石匾智慧海” 
智慧海後簷有石匾吉祥雲
 須彌座式圍牆,牆面上嵌有一排排精緻的琉璃小佛像
智慧海內景
 眾香界
位於佛香閣北面,始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黃色琉璃瓦歇山頂牌樓。牌樓坐北朝南,47樓,面闊3間,有3個拱形門洞,高5.13米,漢白玉台基,有須彌座。
前簷石匾眾香界

 眾香界後簷石匾柢樹林 
 遙望玉泉山及玉峰塔,遠景的山巒為西山

依照規劃路線應該走萬壽山由上而下,也就是智慧海之後,是佛香閣、排雲殿、排雲門一路下去,最終到長廊,但當時我跟著團客聽導覽,以為導遊會帶往佛香閣,但卻忘記佛香閣要另購門票,因此我就糊里糊塗跟著團客走下山。後來察覺,為時已晚,再從排雲門、排雲殿,由下走到佛香閣
 導遊說這坡道是當年慈禧太后鑾轎走的御道

坡道直達長廊,沿長廊而行,來到聽鸝館
 聽鸝館原是乾隆皇帝為其母看戲所建,內有兩層的戲台,因古人常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的優美動聽,故名之為"聽鸝館"。咸豐十年(1860)遭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改建。在德和園大戲樓建成前,慈禧經常在這裡看戲,宴飲。現在聽鸝館已成為聽鸝館飯莊,是著名的宮廷菜系飯莊。
 聽鸝館內景,從外拍攝,若不用餐,則不歡迎入內
 【長廊】
頤和園長廊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畫廊,始于樂壽堂西的邀月門,止於石舫東面的石丈亭,全長728米。長廊共有273間,廊的中間建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4座八角重簷亭。東西兩段又各有短廊伸向湖岸,銜接著對鷗舫和魚藻軒兩座水榭。長廊的地基隨著萬壽山南麓的地勢高低而起伏,它的走向隨著昆明湖北岸的凹凸而彎曲,這就使長廊綿蜒曲折,富於變化,避免了因過直、過長而產生的呆板單調的感覺。長廊的每根廊枋上都繪有大小不同的蘇式彩畫,共1.4萬餘幅。由於經過多次油飾和重畫,彩畫的內容有了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是以原來的畫法和風格為主,取材有西湖風景、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其中人物畫大多出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封神演義》中的故事。 1990年,長廊以傑出的建築手法和絢麗的彩畫藝術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丈人石石丈亭院落的石峰,其名取自宋書法家米芾拜石的典故
 【石舫】
清晏舫原稱石舫,為建於乾隆年間的古建築,是頤和園著名的水上景點。但毁於英法聯軍,慈禧時才重建為西式艙樓,是頤和園唯一的西洋風格建築

石舫的彩色花玻璃窗及西洋彩畫
 荇ㄒ|ㄥˋ橋位於石舫北側,始建於乾隆年間,光緒時重修,是一座三孔石橋。橋以水中荇藻命名。橋亭面闊3間,重簷攢尖方頂。花崗岩石橋基,
亭柱下腳各有石獅2 
渡船口
排雲門
排雲門內是清漪園遺存的長方形水池,上架單孔石拱橋
二宮門
排雲門內的石橋正對著二宮門,門面闊3, 歇山式頂,門上有匾萬壽無疆,聯寶祚無疆萬年綿茀祿,天顏有喜四海慶蕃厘,明確顯示出排雲殿的功能是用來慶祝萬壽聖典
從遠處望去,排雲殿與牌樓、排雲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雲殿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資料上如此描述,但我直接從二宮門進,沒拍到五連貫的壯觀畫面
 排雲殿
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雲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雲山,但見金銀台,比喻似在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
乾隆時曾規定:在御苑中除佛寺、神廟可用琉璃瓦外,其它離宮別苑一律不得使用琉璃瓦。排雲殿建築群是違反這一規定最突出的一例,主殿和配殿(芳輝殿和紫霄殿)皆是黃色琉璃瓦屋面
芳輝殿陳列排雲殿使用的正脊吻獸
 排雲殿後的遊廊,左為排雲殿的東偏殿
 仰望德暉殿、佛香閣 
***德暉殿是慈祥當年到佛香閣拈香禮佛更衣處
 排雲殿東、西兩側各有35間爬山廊,將其與德暉殿、紫霄殿、芳輝殿連為一體
遊廊坡度越來越抖,成了爬山遊廊到德暉殿
  穿過德輝殿,上佛香閣前,右面有小門通往轉輪藏,左面通往五方閣,前面是通往佛香閣的正反八字石砌蹬道。爬上110級石階,從山門“導養正性”匾額下進入院中,高大渾厚的佛香閣就在眼前。
網路上如是說,但我不記得左右方有通路,只知道前面往上陡峭的台階
轉輪藏、萬壽山昆明湖碑
萬壽山昆明湖石碑和轉輪藏 
轉輪藏是一組佛教建築,坐北朝南,由一座正殿和以飛廊連接的兩座配亭組成。建築仿照宋代杭州法雲寺藏經閣的樣式,殿頂作琉璃瓦三勾連搭攢尖頂,配亭各上下2層,有木制彩油4層木塔轉輪藏經架。
在正殿和兩翼環抱而成的庭院中心,聳立著頤和園中最大的一塊石碑萬壽山昆明湖碑
 佛香閣遠眺昆明湖,以及連接南湖島的十七孔橋
 右下角是錯失沒去的雲輝玉宇牌樓,它為萬壽山中軸建築群的起點
佛香閣遠眺耕織圖景區和橫貫湖區的土堤
 
佛香閣
 位於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佛香二字源於佛教對佛的歌頌。建築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簷的建築;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始建於乾隆年間,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燒毀後,光緒十七年(1891)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竣工,是頤和園裡最大的工程。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閣上層匾額曰“式揚風教”,意為用佛法宣揚風俗教化
中層匾額曰“氣象昭回”,意為世間回轉著光輝燦爛的星辰之光
下層匾額曰“雲外天香”,意為佛香閣縈繞著非同人間的仙界芳香
佛香閣上方可看到五色琉璃牌坊的眾香界

敷華亭、擷秀亭位於佛香閣東、西兩側巨大的假山石上,始建於光緒年間。東名敷華、西名擷秀,兩亭攢尖重簷,四面各顯3間,亭周圍有石欄杆,亭下有石洞,東通轉輪藏,西達寶雲閣
 敷華亭
擷秀亭
銅亭
位在佛香閣西側的山坡上的寶雲閣,爲清帝祈福誦經之所,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成。通高7.55米,重41,4000斤(207噸),銅殿梁柱、斗拱、椽瓦、匾聯等全部構件採用中國傳統的“撥蠟法”與“沙法”鑄造並燒製成,工藝繁雜,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頤和園內的銅亭與山東岱廟內的銅亭和雲南昆明的銅亭共稱中國三大銅亭
清漪園時期曾為萬壽山造了兩座鐘,一為更鐘、一為刻鐘,刻鐘為報時用的,更鐘是報更用的,也就是說刻鐘白天用,更鐘晚上用,兩鐘各司其職作用不同,所以不會出現不同步的問題。通往亭子的山洞恐怕也是為了方便更夫上下而建吧?不過頤和園歷史上經過了1860年、1900年和“文化大革命”的三次劫難,鐘亭裡的更鐘、刻鐘早已物是人非空留其名了。
自萬壽山下來,沿著長廊走向樂善堂景區,欣賞到盛開的紫藤,後來在北京大學也看到

待續。。。頤和園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