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D18 2016-4-22 北京2-圓明園

一早搭地鐵7號線到菜市口,中轉4號線到圓明園站,B口出即園區南門售票口
公園開放時間:
  5—87:0019:00
  4月、9月、107:0018:00
  1—3月、11—127:0017:30
票價:
大門門票:成人10/人次;半價5/人次;
西洋樓遺址景區(含大水法、展覽館、迷宮):成人15/人次;半價5/人次;
圓明園盛時全景模型展:成人10/人次;半價5/人次;
通票25
《門票優惠減免規定》60周歲至64周歲的老年人憑有效證件首道門票半價優惠

圓明園歷史
圓明園建於康熙46(1707)康熙48年(1709年)命名,其根據是乾隆年間編纂出版的《欽定日下舊聞考》。是一座融合東西方建築風格、規模十分宏偉的清代大型皇家園林,清朝時期,在西方國家享有「萬園之園」或「東方凡爾賽宮」的美稱,並且被公認為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峰傑作。
圓明園建成之後,其東面和南面又先後興建了兩座附園,即長春園和綺春園。長春園始建於乾隆三年(1738年),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落成。綺春園則是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許多親王、公主賜園合并而成,嘉慶年間又擴建西路,併入親王及公主賜園。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相對獨立又互相連通,總體上以圓明園為主,因此一般統稱為「圓明三園」或「圓明園」。
圓明園的毀敗始於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的大規模縱火搶劫。圓明園被焚後,經清室整修,尚有部分建築倖存。1900年,北京被八國聯軍攻佔,圓明園在混亂中遭到附近駐軍和匪民的劫掠,殘存建築大部被毀。清朝滅亡後,圓明園遺址無人看護。殘存的石料大多被掠去,殘存的建築和園牆也因人口的大量遷入大多遭到毀損。(以上資料來源自維基百科)
圓明園面積大,不是我只放4小時就可以全部繞完,因此根據官網http://www.yuanmingyuanpark.cn/cgll/ 和網友的經驗,自訂在4小時內可以走完的路線,但,事與願違,不過,出外遊玩能心情輕鬆,盡興的看美景,體驗不一樣的人事物就可以了,不是嗎?
園區南門售票口
大門口前的裝置藝術
檢票口
資料上說,1986年整修綺春園山形水系,並在原址修復本園大宮門、二宮門及宮牆、角門。新建大宮門今為圓明園遺址公園大門
 鑒碧亭
居巨池中方形小島上,重簷方亭四面各顯三間,四圍有廊,外簷懸鑒碧亭匾。1993年在原基址上復建鑒碧亭
 鑒碧亭所在的水池風光,水池邊盡是楊柳樹
單孔石拱橋,為圓明三園近200座橋樑中惟一殘存至今者
 湖面滿布楊柳絮 
單孔石拱橋前擺放圓明園原樣畫作,兩相比對
  沿湖岸走向正覺寺
正覺寺是清帝圓明園附屬的一座佛寺,俗稱喇嘛廟
 文殊亭為八方重簷亭,外簷匾曰文殊亭。此亭亦稱殊像閣、文殊閣。據說乾隆帝因文治武功卓著,常被外藩王及外國使臣尊奉為文殊菩薩。乾隆也自認本人睿智而威武,與文殊菩薩有些相像,故在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各建了一座文殊亭。此後乾隆常以文殊菩薩下凡人間普渡眾生自居
正覺寺前的水域
走出正覺寺,前往涵秋館遺址的湖岸
 涵秋館遺址附近的Q版人偶
 涵秋館遺址
涵秋館位於綺春園三十景之一,園林植物以秋色為主。西側為跨溪木橋一座,上覆五間橋廊。1987年廓清古建基址,界定該遺址範圍,並立石刻圖以志,古建基址今保存完好
 展詩應律是一座看戲殿,皇太后在綺春園看戲的主要處所。道光帝並多次侍奉皇太后在展詩應律進膳。現古建基址已不見蹤跡。1986年後綠化美化,1992年豎石刻圖以志
 展詩應律遺址前的湖景
在涵秋館東山外側的山凹處,有露水神台,也稱仙人承露臺。山石高臺上,豎一銅鑄仙人,雙手托著承接露水的銅盤,寓意請求上天賜予甘露。據傳漢武帝劉徹妄想長生不老,聽說將天降甘露與玉石碎屑拌而食之,便可止住陰氣,永生陽氣,長生不老。於是在建章宮建一仙人承露臺。嘉慶皇帝篤信不疑,為此在綺春園仿建了一座,以求長生。
 原銅鑄仙人早已丟失,其圓形石雕須彌座,今在中山公園。1989年整理台基,重製墨玉石雕承露仙人,成為遺址公園一景
仙人承露臺附近的高台是取景的好位置,可以拍下連接鳳麟洲的九曲仿木橋全貌
 自鳳麟洲上拍攝九曲仿木橋
跨過九曲仿木橋即鳳麟洲,位於綺春園東湖之中,由東西二島組成。湖之南岸為敷春堂,西岸為涵秋館。嘉慶帝譽之為綺春園避暑最佳處。西島殿宇是皇太后或皇太妃的夏日寢憩之所。東島較小,置值房院,二島由曲橋相連。
 浩然亭在鳳麟洲之北的小島上,原為重簷四方亭,
1992年在原址復建為重簷六方亭
 鳳麟洲上的碼頭
 湖泊流水貫穿整個圓明園遺址公園,原有的亭台樓閣多已不復見,僅立碑於原址,如同脫去光彩耀眼的外衣,回歸素淨,倒是成了上了年紀的長者最佳休閒去處
本來下一站要去別有洞天,但走著走著就跟丟了指標,莫名其妙來到這十二生肖展覽,姑且看之

展館一進一出,不同方位,走出展館後,就一整個失去方向,找不到路標,也碰不上工作人員,就這樣胡亂走了20幾分鐘,出其不意地來到石舫遺址
 石舫遺址旁就是尋尋覓覓半天的別有洞天 
然後走向福海東岸
 福 海
 觀瀾堂
 從觀瀾堂遺址前面觀福海,想感受觀瀾fu。福海中間為蓬島瑤台
 接秀山房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後期改稱觀瀾堂。位於福海東岸南半部,建自雍正九年(1731)前後。這裡是清帝欣賞風景的好地方。
道光帝還多次在此堂侍奉皇太后進膳 
湖的對岸為西洋樓遺址區
 西洋樓遺址區需另購票,有檢票口。一進入,發現整個西洋樓遺址區如同一個施工場地,處處可見鋼條,工人正在施作。幸好聽信師長之言,趕來圓明園,真不知工程完工後的圓明園會成甚麼樣貌? 
諧奇趣遺址
位於西洋樓景區西端南部,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季竣工,是西洋樓景區第一座歐式建築。主樓三層,是演奏中西音樂之處 
 諧奇趣樓北菊花式噴水池,不知道在噴水池邊打上這麼多矮樁,用途何在?
  諧奇趣樓南為大型海棠式噴水池,由銅燕、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等組成的噴泉
圓明園罹難後,主樓前噴水池內西洋翻尾石魚,流散到北京大學。菊花式噴水池曾散落於北京東城翠花胡同,1987年在原址復位
 散落的雕花石柱等殘件
 噴泉的供水樓在諧奇趣西北,稱作蓄水樓
 黃花陣位於諧奇趣北面,是仿照歐洲迷宮而建的花園
 黃花陣的方陣為南北長方形,陣牆總長1600多米,牆高約1.2米,鑲卍字雕花青磚牆面,也稱萬花陣
 黃花陣的陣中心為高臺圓基八方西式亭 

盛時每當中秋之夜,皇帝在此舉行燈火晚會。皇帝就坐在圓亭中,命令宮女手拿黃色彩綢紮成的蓮花燈守候在四個門外,一聲令下,宮女們尋徑飛跑,看誰最先到達圓亭,最先者,便可得到皇帝的賞物,皇帝坐在亭中,居高臨下四望蓮花燈東遊西奔,引為樂事。
1987年、1989年先後在原址按原樣修復全部陣牆和歐式圓亭。 
養雀籠位於諧奇趣東側,實為通往東部西洋各景的入口處,西為中式牌樓,東為西洋宮門樣式,東門和西門外設有小型噴水塔,約建成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南北側室飼養很多外邦進貢的珍禽,因而得名養雀籠,亦俗稱雀鳥籠。現有西面中式牌樓基座遺存,東面西洋宮門遺存部分石件
方外觀位於養雀籠之東,建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為二層西式小樓,左右有環形石階通二樓,是乾隆帝維吾爾族妃子容妃(香妃)做禮拜的清真寺,室內安放著兩塊伊斯蘭教的碑文:奧斯曼愛上帝,上帝愛奧斯曼阿裡愛上帝,上帝愛阿裡,這兩石碑已不復存在。 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幾根殘存下來的巨型雕花石柱,但僅憑著這幾根石柱上的精美雕花,我們依然可以想像出當年的方外觀在兩側的諧奇趣和海晏堂映襯下是何等的精緻與小巧
 方外觀之路南有五竹亭與其相對,五竹亭是五座西洋竹式重簷亭,遊廊環繞,亭瓦柱窗皆為湘妃竹,鑲嵌五色珠玉螺鈿,燙蠟見光。
平時亭子由油布氈裡罩子保護,皇帝游幸時方移去,此亭可視為一極大之工藝品。
五竹亭的枋、梁為木構,外觀則全部是竹子構成,並用彩色玻璃鑲嵌,用貝殼裝飾。早年五竹亭並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位於諧奇趣北面。因亭子高大遮攔了風景,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遷移到方外觀對面。
五竹亭北路南之間空地有圓形小噴水池一座,左右為荷花池

我參觀西洋樓遺址時,方外觀與五竹亭的說明石碑已納入施工警戒線內,在我的央求下,工人准我跨線入內拍照,先拍五竹亭說明石碑,待離去,工人主動告知後面還有一說明牌,那就是方外觀
 海晏堂居方外觀之東,是西洋樓景區最大的一處園林景觀,於乾隆二十四年基本建成。海晏堂正樓朝西,門前左右有弧形疊落式石階數十級,環抱樓下噴水池。池東高聳一尊蕃花石雕貝殼,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青銅坐像。每個時辰由相應的生肖依次噴水,正午十二隻獸頭一起噴水,看到哪只獸頭在噴水,就可以估計大概的時辰了,俗稱水力鐘。這裡用十二生肖取代了西方的裸體雕像,體現了中西建築與文化的交融。海晏堂後工字形平臺樓為供水樓,樓南樓北亦有小型噴泉池
 海晏堂樓下噴水池,仍存蕃花石雕貝殼 
海晏堂後工字形平臺樓為供水樓,東西兩頭是水車房,中段下邊為海墁高臺(現存三合土台基),台上是蓄水池,用錫板焊接而成,俗稱錫海,一次可蓄水160餘立方米。樓南樓北亦有小型噴泉

遠瀛觀位於長春園中軸線最北端,南臨大水法,是座西洋鐘樓式高臺大殿,平面呈倒凹字形,共17間房。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添建而成。容妃(香妃)曾在此園居。乾隆五十八年,英王喬治三世給乾隆皇帝的壽禮,在正大光明殿呈覽之後,其中最重要的一架天文儀器天文地理大表即天體運行儀,奉旨移來遠瀛觀展陳
 
遠瀛觀的十數根高大石柱皆為優質漢白玉,尤其中券兩側的漢白玉巨柱,柱頭柱身滿刻下垂式葡萄花紋,刻工精良,枝葉活潑如生,實屬藝術珍品
遠瀛觀分為三部分,分別為:遠瀛觀主體樓、大水法、觀水法,是乾隆皇帝為香妃修建的一所住處<擷取自網路>
 
前為大水法,後為遠瀛觀
 大水法與遠瀛觀復原圖<擷取自網路>

大水法建成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前後,是一處以噴泉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也是西洋樓景區最大的噴泉。
「水法」在清朝時期的意思是人工噴泉,因此用大水法命名此西洋一景。大水法是歐洲傳教士蔣友仁(P. Michel Benoit)於乾隆十二年進行設計和監造,並取名為「大水法」。
主建築為巨型石龕式,中券下有獅子頭噴水,沿著七級水盤,形成瀑布。前下方為橢圓形菊花式噴水池,池中有一梅花公鹿,鹿角八叉,噴水八道,在鹿的周圍有十隻狀似奔跑的獵狗,獵狗的口中噴水,直射鹿身濺起層層的水花,東西兩端又各有一隻類犬而大的卷尾銅獸,均作逐鹿之狀,俗稱獵狗逐鹿,西洋人稱之為獸戰 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大型西式噴水塔,方形,十三級,從塔頂噴出水瀑,塔四周還有44根大小銅管皆一齊噴水,蔚為壯觀。當噴水池中所有的噴泉全部開放的時候,有如山洪暴發,聲傳數,皇帝想與身邊的大臣講話都須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遺存大水法石龕和前面三座噴水池

觀水法位於大水法對面,坐南朝北有一平臺,平臺上設寶座,是清帝觀賞大水法噴泉之處。
寶座後面為五件石雕屏風,分別雕刻西洋軍旗、甲冑、刀劍、槍炮圖案。圍屏東西側各列漢白玉方塔一座,再向外側各有一座巴羅可式西洋門。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七月英使馬戛爾尼,六十年正月荷蘭國使臣,都先後在此瞻仰過遠瀛觀水法
觀水法復原圖(皇帝坐于寶座之上觀看噴泉)<擷取自網路>
觀水法的五塊石屏和二座方塔,曾流散於北京大學朗潤園內,1977年運回原址歸位
圓明園展覽館,外面一排十二生肖複製品。館內有老照片、影片可供觀賞,因為時間關係,沒有仔細瀏覽
大水法漢白玉翻尾石魚。
這對翻尾石魚很吸睛,起初以為是諧奇趣的翻尾石魚,但一想不對呀! 諧奇趣的翻尾石魚不是流失到北京大學嗎? 況且二日後,走訪北大時,確實看到在北大未名湖,但只有一隻啊! 後來google很久,終於獲得解答,原來在圓明園展覽館展出的這對翻尾石魚是由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的委員劉陽在西單橫二條找到的,參閱http://bjrb.bjd.com.cn/html/2014-06/21/content_189921.htm
圓明園展覽館展出不少遺存的建築構件,但因玻璃罩保護古物,拍照時,反射的厲害,效果不佳
雨果塑像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對英法聯軍搶掠並燒毀圓明園的行為,憤怒譴責,表達對文化和文物遭受劫難的不忍之情;北京為感謝雨果,在圓明園遺址西洋樓景區,設立其塑像,以茲感念
線法山在大水法以東,線法即西洋焦點透視法之意。是一座人工堆成的土山,由圓形土丘、西式亭及山下東西牌樓門組成。土山高約8米,築環狀盤旋蹬道,三折可登山頂。蹬道寬約1.5米,道旁障以黃綠色琉璃矮牆。該線法山,當時俗稱轉馬台,據說因乾隆帝乘馬登山而得名。山上建有一座雙簷八角四券西式亭,在此向西可俯視壯麗的歐式樓閣和噴泉景觀,向東可遠眺西方風格的街市民居風光。線法山西門為四柱三間西洋牌樓門,東門則是一座三個弓形的凱旋門,時稱螺螄牌樓。現土山仍在,山之東西兩面遺存部分石件,東面還有部分假山石存在。
線法山前續走,可直達圓明園東門。並有岔路右轉,經黑天鵝的湖區(屬長春園),觀看全景模型
我在這片水域前休息許久,但始終未見黑天鵝現身
圓明園全景模型,需另購票
特寫局部鏡頭
 
黃花陣與諧奇趣北面
 海晏堂。正樓朝西,門前噴水池,
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青銅坐像
 從上而下,依序為諧奇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
(含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正門、線法山
往園區東門走時,還有一景為線法畫遺址
 “線法山之東,是一個長約150 米,寬約45 米的小湖叫方河。湖的東端,也是西洋樓的最後一景—“線法畫亦稱線法牆。它由7 排前後距離不同的、對稱磚牆組成
站在線法山上透過相當於鏡框的螺絲牌樓,隔著方河欣賞線法畫,畫面最清晰,也能看見線法畫映在方河中的倒影。
相傳容妃入宮之後,遠離故土,很想念家鄉。乾隆帝為安慰容妃的思鄉之情,讓郎士寧、沈源等繪製了容妃故鄉新疆阿克蘇十景,懸掛線上法牆上。這些畫很有立體感。畫的最後障以遠山輪廓,意境深遠。容妃坐在線法山的亭子裡,透過螺絲牌樓東望線法畫上的阿克蘇風光景色,加之方河中的倒影隨波蕩漾,宛如真景,她仿佛回到了千里迢迢的故鄉。線法牆上的畫可以隨時更換,如果掛上歐洲農舍、教堂、風車等景象,會給人一種遠隔重洋欣賞異國風光的意趣。據說當年曾線上法牆下設置水箱,將威尼斯城模型置於水箱上,皇帝線上法山東望,好像舉世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就在眼前。今天圓明園東門的停車場就是當年線法牆遺址。

這部份我沒登上線法山去體會,待下次有機會來圓明園時,再依上述描繪體認一番。即使逛了4小時,因其中有多處迷路,耗掉不少時間,以致許多景點沒走到。有遺憾,就有動力,下次再來。
 再見單孔石拱橋,但不知此為舊物遺存,還是仿作?
 整個圓明園,不論其為皇家園林遺蹟,就其湖光景色言,相當怡然寧靜,
是適合發呆的好地方 
圓明園東門,左轉,搭公車至頤和園。
原本計畫先去北京大學,但已過上開放時間8:30-11:30,下午開放為14:00-17:00。若等到14:00去北大,然後再去頤和園,那麼頤和園參觀時間必受影響。壯士斷腕,決定北大改天看情形再去。
從圓明園至頤和園的交通搭的很不順,我要先搭公車至北京大學東門地鐵站,光找公車站就費了一番功夫。原來圓明園東門左轉,要一直走到天橋,上天橋,才能走到馬路中央分隔島上的公車站。再者,我沒聽取當地人建議,自作主張提早一站下車,結果走了十幾分鐘才到北京大學東門地鐵站,走的腿快廢了。接著就順利的搭4號線地鐵到北宮門下車,出站後,沒走多遠即來到頤和園的北宮門入口。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