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2020 台灣趴趴走-輕旅行15 鹿野龍田村

2020/12/04

行程1. 鹿野龍田村 2. 台東森林公園

交通

去程 1. 台鐵普悠瑪411 07:53台東à08:03鹿野;2. 鼎東客運8163 鹿野à龍田國小

回程 鼎東客運8161 11:15龍田國小à台東轉運站

龍田村舊稱鹿野村,是日據時代的移民村。光復後,本島移民大量湧進,逐漸往火車站一帶發展,使得鹿野村人口激增,於是在1961年,將它分為鹿野、龍田兩村,前者專指火車站一帶的新聚落,而後者,就是原來的日本移民村。日本政府有計畫地在台東境內設置了三次移民村:第一次在1909年,選定鹿寮(鹿野)、呂家(旭村)、新開園(池上)、大埔尾(大原)、加路蘭(富源)、知本(建和)等地作為日本移民村,不久即發生阿美族不堪日人侵擾而襲殺日警的事件,移民村計畫終止;影響最為深遠的是第二次,源於1915年國際糖價大漲,由民營的台東製糖會社主持移民村計畫,在鹿野、鹿寮、旭、池上等地設移民村,發展製糖事業;第三次在1931年,主要針對西部地區的移民,台東只設了「敷島村」。
移民村計畫當中,以鹿野村開發最早、規模最大。許多日本人從新潟縣或長期移民、或短期移民而來,主要是受到製糖會社提供優渥條件的吸引,然而來此之後,卻經常遭逢颱風、原住民侵擾,再加上為保障製糖原料供應無缺,會社規定墾地的三分之二必須種植甘蔗,反而造成糧作極度缺乏,又正逢國際糖價暴跌,移民流失極多,製糖會社為補足人力,開始在鹿野鄉的瑞豐、永安,池上鄉的萬安,以及關山鄉的電光、月眉等地設置本島人的移民村,並從台中、新竹、台南移入本島農民

鹿野火車站

回看鹿野火車站

自鹿野火車站直走到對面的馬路,往左,過馬路,到對面的公車站牌,搭鼎東客運8163到龍田國小

在龍田國小站下車,站牌就在九叔公民宿前,也就是光榮路上。繼續往前,過十字路口,便是龍田唯一的腳踏車租借店阿度的店

阿度的店,08:30開店,屬複合型的商家

阿度的店再往前走,即龍田國小。租借一般腳踏車費用$100/

龍田觀光平面圖

[龍田國小]

創設於1917年,1941年改為鹿野國民學校,1961年改稱龍田國小

校內有楓樹、黑松、榕樹等古樹,被譽為台東最美的校園

黑松

樟樹

楓香

荔枝

龍田國小教室的亮點,以堆疊的書冊做為裝飾

連洗手台也有特別的陶製裝置

利用階梯,貼上中英文標誌

操場

很喜歡校園內濃密的樹林

自操場遠眺遠山,雲煙繚繞

日式校長宿舍


台灣最早托兒所

[龍田村鳳梨田]

1922年,移民事業由新成立的「台東開拓株式會社」接管,依舊以栽種甘蔗為主,並且也兼收本島移民,只是他們不准進駐移民村內,只能居住在外緣。
光復後,日本移民大都被遣送回國,住在外圍的本島農民於是入駐移民村內。民國44年,由於駐台美軍對於鳳梨罐頭需求甚殷,台灣糖業公司於是利用美援,在台東設立鳳梨工廠,並在龍田地區設立鳳梨栽培專業區,吸引了大批新移民從彰化、雲林、嘉義湧入。





阿度的店對面的鳳梨田

利用阿度的店開門營業前,先逛了龍田國小和馬路對面的鳳梨田,其中花了點時間和鳳梨田正在忙於農事的農夫談話,了解種鳳梨的甘苦。當時那農夫正在砍下未能結鳳梨的鳳梨株,然後再去除粗厚的鳳梨葉,將剩下種回去。他需要一株株的處理,很耗工和耗時。鳳梨收成時,正值盛夏,更是辛苦。近年因當政的政府與中國大陸關係不佳,中國大陸強制不許使用made in Taiwan的字眼出口到對岸,導致鳳梨市場受限,銷路不佳,賣價低,鳳梨農夫收入受到極大影響。

在阿度的店租到腳踏車,店家友善的簡介龍田村自行車道的景點路線,並提供小張的簡圖。出發了!

龍田村的街道在日本人的規劃下,呈棋盤狀

龍田國小後方,北一路上的鳳梨田與遠山

削掉鳳梨葉後,鳳梨心一綑綑堆放,準備重栽

[苦楝樹--崑慈堂旁]

苦楝樹,又稱慈濟樹,位在崑慈堂旁,是證嚴法師去古井挑水時必經之地

龍田苦楝樹的樹齡超過80年,樹高約20公尺,樹圍4.2公尺,樹冠幅約150平方公尺。龍田苦楝樹除了是臺東平地最大的苦楝樹,入選百年老樹外,更為人所皆知的是慈濟證嚴法師早期曾在崑慈堂修行數月。當時證嚴法師常常在此樹下與村民談論佛法,如今慈濟人為紀念證嚴法師首修之地,將此樹命名為「慈濟樹」,成為遊客以及慈濟人常來此參訪,爭相和苦楝樹拍照留念,或是坐在樹下,感受當時的修行氛圍 <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

[崑慈堂]

崑慈堂是當地信仰中心,原本是日據時期移民村內「鹿野神社」所在地,後來改建廟宇。

這是一座公廟性質的廟宇,除主祀瑤池金母外,另奉祀釋迦牟尼佛祖、觀音菩薩、天上聖母(即媽祖)、臨水夫人、中壇元帥及玄天上帝等諸位神明。<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

崑慈堂沿革

龍田地區位於花東縱谷南段,是鹿野溪與卑南溪匯流處附近的一處高位河階地。最早居住在龍田地區的是阿美族人,他們將此地命名為「務綠干」,意思是有許多楓樹與鹿群的地方。到清光緒年間,漢人進入此地開墾,因為看到許多原住民的獵鹿草寮散布各處,因此稱此地為「鹿寮」。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則在此處設立鹿野、鹿寮兩處移民村,從日本新瀉、長野等地招募移民前來種植甘蔗。其中鹿野移民村的位置即今龍田村,鹿寮移民村則為較北邊的永安村。<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

慈濟與龍田

民國49年崑慈堂尚未改建之前,當時尚未剃度出家的證嚴法師,曾隨師父在崑慈堂掛單修行2個月。因此現在在崑慈堂,也常可見由證嚴法師一手創立的慈濟功德會會員,前來追念40多年前的這段殊勝因緣。<摘錄自交通部觀光局>

[龍田文物館]

崑慈堂旁有間小型的「龍田文物館」,展示古早的用具

土角

輦轎

清朝大八香一對(左圖);神轎(右圖)

清代的龍田及龍田地名的由來

日治時期的鹿野移民村街道示意圖

[鹿野神社]

新建的鹿野神社在崑慈堂右旁;早年,神社涼亭是證嚴法師修行讀經的地方

在龍田文物館有看到龍田村周邊的景點地圖,包含鹿野高台,因為考量既是高台,想必位在山坡上,騎腳踏車勢必吃力,況且左膝受傷,不能自虐,所以未將鹿野高台納入行程中。不過,前往鹿野高台前有座水圳的公園,心想反正時間充裕,不妨騎去看看。騎向龍馬路,約莫10分鐘後,路況開始出現坡度,仍未見公園指標,只好原路返回,至北三路與龍馬路交會口,往左騎進頗負盛名的龍田綠色隧道

[綠色隧道]

龍田綠色隧道位在北三路上,綿延約一公里

綠色隧道相當筆直,兩旁種植小葉欖仁樹

綠色隧道旁可見鳳梨田與茶園

在綠色隧道往北拍茶園,由三張相片合併

[龍田大草皮]

鹿野飛行傘運動的降落場

遠看過去的小山就是「鹿野高台」--飛行傘的跳台,也是熱氣球嘉年華的場地

在綠色隧道朝東西向拍攝

躺在草皮上,觸摸軟軟的草皮,心情很是放鬆,當時有點毛毛雨,只好起身,騎往茶業改良場

[茶業改良場]

龍田的茶葉改良場,正式名稱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

在茶葉改良場的區域內,可看到大型的字指標

這角度看過去的遠山,是不是有點像富士山?

茶園搭配樹林和遠山為背景,百看不厭

[阿薩姆紅茶綠色隧道]

尋找沒有指標,由阿薩姆紅茶組成的綠色隧道,煞費苦心。在茶葉改良場區內,分不清東西南北,幸好找到農作中的茶農,經確定方位後,慶幸地找到這條算是秘境的綠色隧道

[正確走法和方位]

先找到鮮明的紅色標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

由紅色標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前的產業道路前行

這條路比對google map是介乎龍七路與北一路

腳踏車的位置即阿薩姆紅茶綠色隧道的入口,短短的,並不長

據說蘇打綠的日光MV就是在這裡外拍

騎回光榮路,還有二個景點,區役場與日式建築

[區役場]

區役場為四垂式日式建築,經過整修後,現為餐飲店

區役場生長的台灣百合

區役場正門前的人形藝術品,但此門不開,要從旁邊繞到後面

[日式寓所]

此為第一任民選鄉長邱雲海先生的住宅,位在區役場的斜對面

在九叔公民宿對面有間借問站,經指點,得知搭車回台東的站牌就在九叔公民宿前

預計搭的班次為11:15鼎東客運8161至台東轉運站

確定好回程的班次時間後,回阿度的店還車,借用洗手間,在門口座椅上補充糧食,然後順利地搭上車回台東,結束在龍田村的腳踏車之旅。

回程中,在下賓朗,經十股的台9線路段,是條超美的茄冬樹綠色隧道,眼睛為之一亮,好驚豔

。。。待續 台東森林公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